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R410A-油在7mmC形光管流动沸腾的压降特性

作者: 汪振策 丁国良 胡海涛 王凯建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日期: 2023-12-14 人气:5670
R410A-油在7mmC形光管流动沸腾的压降特性
对R410A-油在7 mm C形水平光管内流动沸腾的压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混合物性开发出7 mm C形水平光管内流动沸腾的压降预测关联式.测试段长度2 m,实验工况:质量流率为200,300,400 kg/(m^2s);蒸发温度5℃;入口干度0.2~0.7;测试段干度变化0.2;润滑油质量分数1%~5%.润滑油的存在引起压降增大,不同干度下,压降都随油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压降最大增加33.5%.基于混合物性开发的关联式预测值与80%以上的实验数据偏差在±15%以内,平均偏差9.13%,最大偏差28.97%.

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沸腾参数计算方法研究

作者: 陈高飞 公茂琼 吴剑峰 汪胜 来源:制冷技术 日期: 2023-12-14 人气:2
分析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沸腾过程与纯工质不同的特性,使用相平衡和热焓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工质流动过程中的热物性参数,状态参数和流动参数的计算获取,给出了详细的计算步骤及相关计算式,为准确获取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流道中各局部点的参数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

液氮垂直流动沸腾的双流体模型分析

作者: 李祥东 汪荣顺 石玉美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日期: 2023-12-13 人气:9
液氮垂直流动沸腾的双流体模型分析
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了液氮在垂直管内的上升流动沸腾过程,考察了壁面热通量和液体流量对流动及传热传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上升流动沸腾中重力压降占主导地位;根据截面液体温差的变化可判断沸腾模式的转变;壁面热通量与液相流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沸腾过程中的传热传质特征。

竖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流动压降的分析

作者: 徐彬 石玉美 陈东升 于忠杰 来源:低温与超导 日期: 2023-11-30 人气:2
竖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流动压降的分析
文中对竖直圆管内液氮流动沸腾压降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热流密度、质量流量对液氮两相流动摩擦压降的影响以及热流密度对测试段总压降的影响。在本实验工况范围内,两相流摩擦压降随着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变大,且测试段总压降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分别利用均相模型、L-M模型和ChisholmB系数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比较了预测值与实验值,结果表明本实验工况下均相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空浴式汽化器基础传热问题及研究现状评述

作者: 吴兴华 李祥东 来源:低温与超导 日期: 2023-10-03 人气:17
空浴式汽化器基础传热问题及研究现状评述
对我国空浴式汽化器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空浴式汽化器涉及的流动沸腾、凝华结霜、自然对流等传热过程及各过程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提出了综合研究各传热过程及相互制约关系的新思路,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管内的汽液两相流及沸腾传热过程、管外的霜层生长及导热规律,以及翅片管内外的耦合传热规律。

基于群体平衡原理的双流体模型在液氮流动沸腾数值计算中的应用

作者: 李祥东 周丽敏 汪荣顺 杨燕华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日期: 2023-06-06 人气:16
将双流体模型与群体平衡原理耦合为一套新的双流体模型,并建立适当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该模型以传统双流体为基础,纳入了群体平衡原理及MUSIG模型,并考虑了碰撞、聚合、相变等因素对汽泡直径及数量密度的影响.通过结合适当的封闭方程及边界条件,该模型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对两相流参数的多维分布和变化进行有效预测,为液氮流动沸腾的数值模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微气泡在矩形铂膜加热器上的控制性生长及振动

作者: 李倩 刘国华 徐进良 张伟 来源:微细加工技术 日期: 2022-07-26 人气:8
微气泡在矩形铂膜加热器上的控制性生长及振动
采用标准MEMS加工工艺,设计出了5个50μm×20μm的串联铂膜微加热器并将其置于并联流动微通道内;在脉冲加热下观察铂膜上气泡的生长行为,实验研究了主流过冷度、流速以及铂膜功率等因素对气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的生长延迟间差随着主流过冷度和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铂膜功率的提高而缩短;高功率小流速时,气泡直径较大,但流速的提高会使气泡脱离直径变大;气泡生长的同时伴随着纵向和横向跳跃前者与流速有关,后者与串联铂膜上气泡间的相互影响有关,但流速是影响两个方向上跳跃幅值的主要因素。

竖直矩形窄通道内水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研究

作者: 郑志皋 陶乐仁 黄理浩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5-16 人气:89
建立单面加热垂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换热试验装置,针对截面250mm×3.5mm的窄缝通道,对水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可知:(1)随着干度的增加,局部换热系数先增加后减小,有一个最大值,此时处于饱和核沸腾区域,其蒸汽干度也接近于0,同时也接近于沸腾起始点.相应地流体从单相流-泡状-块状流-搅拌-环状流转变.(2)在流动沸腾换热中,热流密度对核态沸腾换热有明显影响,而对流动沸腾液膜蒸发的影响甚小,所以可以认为由热流密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换热变化,主要表现在核态沸腾.(3)入口温度的变化对单相流动的换热系数有影响,而沸腾换热系数与流型及汽泡的产生及扰动有极大关系,入口温度对流动沸腾局部换热系数基本没有影响.

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关系式对R410A的适应性研究

作者: 李定坤 方贤德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5-15 人气:146
R410A作为一种替代制冷剂,已经大量用在工业生产中。R410A制冷系统的设计和研发需要进行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计算。目前有很多公式预测两相流流动沸腾换热系数,它们对R410A的适应性需要判断。本文从10篇论文中收集了1268组R410A流动沸腾传热实验数据,用这些数据对27个两相流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进行了评价,选出了较为精确的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为R410A管内流动沸腾换热计算的公式选择提供了依据,为提出精确度更高的R410A管内流动沸腾公式提供了参考。

R717管内流动沸腾传热关系式评价分析

作者: 王昊 方贤德 王润 马春香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5-14 人气:168
综述了 R717管内沸腾传热试验研究;从7篇论文中搜集了1157组 R717沸腾传热试验数据;利用试验数据评价了现有的36个管内流动沸腾换热关系式;研究了干度和管径对换热系数的影响;与 CO2、N2和水3种自然制冷剂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文章获得了一些具有使用价值的结论,为 R717管内沸腾传热计算公式的选用提供了指导,为 R717流动沸腾传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