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轴机床各轴刚度对S试件的轮廓误差影响的建模仿真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提出的S试件是针对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的动态加工精度而设计标准试件,并且该试件在机床的验收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S试件的各项误差与机床各单项性能指标对应的映射关系尚无法精确建立,为研究机床各轴刚度特性对S试件轮廓误差的影响,文中建立了机床各轴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多体空间理论建立了五轴机床的运动学模型,结合仿真加工的G代码和机床原始误差得到了S试件的轮廓误差模型,通过实际加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轴刚度对S试件轮廓误差的影响,为优化机床刚度性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龙门结构五轴机床静刚度影响因素分析
对龙门结构五轴机床静刚度进行仿真和测试研究,找出其影响因素。经过研究发现,有限元分析计算的结果与测试结果有较好的对应;机床静刚度在垂直安装面方向刚度较大,与安装面切向方向的静刚度取决于接触面的接触度,进而影响加工的精度。因此,提高机床整体刚度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减小悬伸、提高接触面的接触度等方法提高机床的静刚度。
基于AFSA-ACO-BPN算法的五轴机床动态误差模型
为了提高五轴机床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基于AFSA-ACO-BPN算法的五轴机床动态误差模型。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完成了建模变量的优化选择,并进行了AFSA与ACO-BPN的动态融合。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综合反映了不同切削加工条件的影响,提高了误差模型的鲁棒性,为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空间样条曲线的数控五轴机床误差辨识研究
在划分球杆仪空间误差辨识区域的基础上,基于NUBRS空间样条曲线生成辨识轨迹。分析球杆仪空间辨识原理,并依据此原理建立适用于NUBRS空间曲线的误差辨识模型,该模型包含18个误差因素。依据五轴机床多体运动学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空间误差辨识方法。通过激光干涉仪的测量及误差补偿,在消除9项空间位移误差的基础上,使用生成的NURBS曲线对剩余9项角度误差因素进行辨识。经实验验证,在进行NUBRS曲线修正后,该方法可有效辨识出3个坐标系中的18项误差因素。
五轴机床刀尖点频响特性及切削稳定域位置的演变
五轴机床在航空航天领域大型曲面零件加工中应用极其广泛,其高速、高精度和大材料去除率的加工特点对加工稳定性提出了很高要求,影响五轴机床铣削稳定性的主要问题是切削颤振。通过对一台转摆头五轴机床进行动力学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主轴系统在不同位置和转摆头在不同姿态下刀尖点的频响特性,得出刀尖点频响特性随位置的演变规律。以频域法构建切削稳定性叶瓣图,得到极限切深的位置演变规律。研究结果为五轴机床切削参数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空间综合误差解耦技术研究
分析五轴联动机床的误差项和拓扑结构,给出伺服轴运动时理想情况和有误差情况下的坐标变换矩阵。以此为基础,给出五轴联动机床空间综合误差的计算方法。基于多体运动学的微分变换原理,给出五轴联动机床综合误差解耦算法。以某RTTTR型五轴联动机床为例,应用MATLAB进行实际综合误差解耦和补偿计算,结果验证了该解耦算法的正确性。
一种采用动态补偿的五轴机床铣削力预测方法
对五轴数控机床的铣削力进行精准预测,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因此,提出一种采用动态补偿的五轴机床铣削力预测方法。分析五轴数控加工中心结构,研究五轴数控铣削加工中心的进给传动动力学;通过测量切削扭矩,计算电机传递的总转矩,在冲击力激励的作用下,计算它与测量扰动频率响应间的传递函数。将实际切削扭矩分解成直流(静态)分量和交流(谐波)分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卡尔曼滤波器衰减噪声,并补偿结构动态模式对间隔采样的切削力矩的影响,从而减少结构动态模式引起的测量值失真。引入Denavit-Hartenberg方法,通过雅克比矩阵求取工件框架中刀具上的切削力和扭矩与驱动框架中驱动力和扭矩的转换关系,进而将刀尖力映射为驱动力矩,以实现对铣削力的预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预测的力信号与实测的力信号几乎一致,说明该方法能较精准地预测...
基于Vericut的教学型五轴机床运动仿真
基于课题需求设计了一种用于实训教学的摇篮结构五轴机床,为验证机床模型间的运动关系是否正确合理,文中采用VERICUT软件构建了摇篮结构五轴数控机床仿真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小叶轮模型仿真加工,从而验证了模型机构的合理性,为下一步实际制作五轴机床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它结构机床的模拟仿真提供了一定经验。
液压系统在五轴机床上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五轴机床需要液压系统控制的主要功能部件,以及液压系统的设计说明,液压原件的选择。最终实现整个五轴机床的液压系统控制,从而实现了五轴机床的各项操作。
基于UGNX五轴联动加工方法的研究
针对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提出一种基于UGNX五轴联动的加工方法,该方法根据曲面零件的几何特征,确定相应的编程策略、选择合理的刀轴控制方式和投影矢量,生成合理的加工路线;再针对不同的机床,定制专用的后处理驱动程序;然后建立对应的机床模型,进行数控程序校验、干涉检查、测量分析等;最后通过实际加工进一步验证加工工艺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