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型面演化对重载机车动态曲线通过性研究
基于车-轨耦合动力学理论、Kik-Piotrowski算法和Archard磨耗模型,应用UM软件建立重载机车动力学和车轮磨耗预测模型,分析车轮型面演化对不同半径曲线通过性的影响,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不同半径曲线下动力学指标及轮轨磨耗参数变化规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轮型面演化前期使得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明显提高,不利于机车安全通过曲线;轮重减载率和车体横向加速度在曲线半径900m取得最小值,轮轨磨耗指标在(300~600)m半径曲线减小幅度最大,其中磨耗指数为66.5%。建议设计曲线半径应避免(300~600)m,选择900m最佳。
CR400AF(-A)型动车组冷热混合阀故障分析与研究
首先对CR400AF(-A)型动车组冷热混合阀故障进行统计,然后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找出其常见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对如何降低冷热混合阀故障率提出相关建议,为动车组日常检修维护和故障处理提供指导,进一步提高动车组整修质量和旅客乘坐舒适度。
头部喷射曳光火箭靶弹气动耦合效应研究
目前常将火箭弹改为靶弹,作为低成本的靶标。为了增强士兵的可观测性,现在弹体上开喷孔加装曳光管,使其在飞行过程中向外喷射强光以显示航迹信息。文中运用CFD仿真软件对曳光火箭靶弹的三维绕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不同开孔方式的气动耦合效应对气动特性及稳定性影响,得出结论:火箭靶弹曳光喷孔处产生负的滚转力矩作用在尾翼上,使翼片的压力和密度分布不对称;导致弹丸阻力系数、静力矩系数增大,升力系数减小,稳定储备量降低。
静态质量法水流量标准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阐述了建立水流量标准装置的目的、意义及设计思想,介绍了静态质量法水流量标准装置的原理和组成。文中还介绍了水流量标准装置设计与实现过程的各阶段分析与考虑。
内压圆筒厚度计算公式分析讨论
GB 150—2011中采用的是弹性失效准则,规定对设计压力p≤0.4[σ]t的内压圆筒厚度按中径公式进行设计。JB 4732—1995中规定对设计压力p≤0.4[σ]t的内压圆筒厚度按中径公式进行设计,设计压力p>0.4[σ]t时按Tresca全屈服压力进行设计。比较研究表明基于弹性失效准则时,中径公式算出的厚度最薄;基于塑性失效准则时,中径公式算出的厚度最厚;当径比较小时,按Tresca全屈服压力和中径公式算出的内压圆筒厚度相差很小,在工程设计中,可以统一采用Tresca全屈服压力计算内压圆筒壁厚。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电液比例控制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为实现对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精确控制,在分析电液比例模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电液比例数学模型并对其时域和频域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由于系统响应速度较慢,在调节控制系统增益后,加入了PID控制算法,通过试验确定法确定仿真控制参数,进而分析系统性能的改进程度;为了验证控制算法的合理性以及控制参数的正确性,通过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挖掘机轨迹规划试验,验证系统控制效果,证明理论分析方法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意义。
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了一套太阳能路灯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应用了红外控制和光控,白天太阳能板给蓄电池充电作为供电能源,灯不亮;在晚上,由红外控和光控来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效果。电路具有蓄电池过充、过放保护功能,当充电电压高于电池的最高阈值电压时,保护电路动作,太阳能板不对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放电两端电压接近最低阈值电压时,保护电路使电池不再供电,以此来保护电池,延长其使用寿命。在阴雨天或电池处于过放状态时,电池不供电,自动转为后备电源供电。
三柱塞泵和立式搅拌釜减速机的检修与维护
化工动设备如设备出现故障或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流程的顺利进行。笔者以三柱塞化工泵和立式搅拌釜减速机为例,围绕设备常见问题分析,就其检修和维护要点,发表几点看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考虑端面变形微孔表面无压动压润滑比较分析
表面微孔结构在剪切作用下诱发流体产生附加动压效应,提升流体膜承载能力,促使摩擦配合端面间维持流体润滑,改善摩擦性能。以6种不同微孔表面为研究对象,考虑端面弹性变形影响,开展无压工况下动压润滑特性的比较研究,数值分析平衡基础膜厚、流体流量、摩擦转矩、摩擦系数等性能参数随操作条件与孔型参数变化规律,并以最优动压特性与摩擦性能为目标,给定不同孔型参数的优化范围。结果表明:弹性变形与流体膜厚度相对应,轴向压缩变形越大,润滑间隙尺寸越大,膜厚越厚。相比于平衡基础膜厚,端面变形对膜厚分布影响微弱。在微孔倾斜角0~20°范围内,椭圆微孔与矩形微孔动压效应最为显著,且摩擦系数、摩擦转矩较小,优势较为明显。在孔深为4~6μm、方向因子为2时,不同形状孔型结构润滑性能均可达到最佳效果。
基于多重移位复用的轴承健康监测报警存储方法研究
旋转机械正朝着高速化、智能化、高性能方向发展,为及时发现早期故障,需要研发健康监测系统。报警存储用于分析故障原因,是系统核心。针对大多系统报警存储存在缓存时间长度随采样率变化、缓存数据丢失、单次报警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重移位复用的方法,将多个移位寄存器、队列和循环索引相结合并利用LabVIEW平台实现该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自动存储报警前后10 s内所有数据,解决了数据丢失、单次报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