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对RV减速器主轴承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RV减速器主轴受力问题,在采用Romax对主轴承进行受力分析时发现,由于影响参数的量级和跨度不同,不能确定各参数对主轴承的受力影响程度。基于此,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结果表明,摆线轮针轮数和摆线轮节圆半径对主轴承的受力影响最大。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对各参数对主轴承受力影响程度进行验证,由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熵权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一致,进而验证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有效性。
引导方式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的影响
针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在引导方式选用上存在分歧的问题,基于Adore建立了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保持架在外引导和内引导方式下,滚子数量、径向游隙、保持架引导间隙和兜孔间隙对保持架打滑及运转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高速轴承打滑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内圈旋转的情况下,内引导方式比外引导方式更有利于防止保持架打滑;内引导方式下,采用较小的轴承径向游隙和引导间隙可以降低保持架的打滑率,并提高其运转稳定性;兜孔间隙对保持架打滑几乎没有影响,但是随着兜孔间隙的增大,保持架运转稳定性变差。
基于正交试验的圆柱滚子轴承结构优化
针对航发主轴轴承在高速轻载下存在的打滑问题,在构建某航发圆柱滚子轴承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滚子数、滚子长度、初始径向游隙、保持架引导间隙等结构参数对轴承打滑和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滚子数和保持架引导间隙,减小滚子长度和初始径向游隙,可以有效降低轴承打滑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得到滚子数、滚子长度、初始径向游隙、保持架引导间隙对轴承打滑、轴承疲劳寿命、内滚道磨损率的影响权重。通过综合平衡优化,得到当滚子数、滚子长度、初始径向游隙、保持架引导间隙分别为13 mm、6 mm、-2μm、1 mm时,保持架打滑率为0.29%,内滚道磨损率为5.9×10-13 m3/s;在保证轴承寿命的同时,降低了轴承发生打滑蹭伤、磨损失效的概率。
多自由度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为了提高扑翼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借鉴中小型鸟类的飞行运动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空间连杆机构的新型多自由度扑翼机构。首先,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在Adams仿真软件中建立了扑翼机构仿真分析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机构通过单自由度驱动就能够实现扑动、扭转、偏转多个自由度耦合运动。其中,上扑动极限为34.65°、下扑动极限为-29.66°,最大扭转角为15.05°,最小扭转角为-14.9°,偏转角范围为-5.01°~5.21°;输出的“8”字形轨迹与中小型鸟类飞行时的翼尖轨迹相同,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仿真得到的运动学参数与理论计算一致,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断带抓捕液压系统参数与抓捕时间的灰色关联度
针对全断面液压抓捕装置抓捕时间优化问题,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度对比分析了液压系统参数与断带抓捕时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管路长度和管路直径与抓捕时间的关联程度都远大于系统压力和充气压力,管路长度、管路直径、液压系统压力和蓄能器充气压力对抓捕时间影响依次减小。因此在对抓捕装置进行优化的时候,应尽量缩短管路长度和增加管路直径,考虑到煤矿井下空间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液压系统的压力来缩短抓捕时间。
自动排绳液压绞车装置的设计
介绍了一种集牵引、制动和排绳机构于一体的液压绞车,绞车的速度可以实时的根据载荷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且绞车的速度和排绳的速度也可以用液压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的协调,从而保证绞车在牵引过程中避免乱绳、咬绳和断绳的情况,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效率。
-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