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热流法测定低温真空下固体界面的接触热阻
本文介绍了低温真空下固体界面间的接触热阻机理,重点介绍一种采用双热流计法既能精确测量圆柱型又能测量薄片型试样间接触热阻的装置,该装置还能同时测量材料的热导率。同时,文中给出一些材料在低温真空下的接触热阻值。
二元混合工质HFC23/CFC13池核沸腾传热的实验研究
实验测量了二元混合工质HFC23/CFCl3池核沸腾传热特性。加热面为紫铜表面,实验测量的压力范围为0.1-0.55MPa。热流范围为10kW/m^3-300kW/m^2。实验数据同现有经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Fujita and Tsutsu/关联式和Thome and Shakir关联式对混合工质HFC23/CFC13的传热系数预测较准确,预测值与实验值之差≤±20%。
气体传热对多层绝热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文中通过建立的能进行夹层气体置换的稳态量热器试验系统,试验分析了夹层气体传热对多层绝热材料有效热导率的影响,重点对置换气体种类、气体压强、材料层数及冷热边界温度对多层材料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10-60层/cm层密度范围,真空度低于100Pa时,K数属于自由分子状态区域和中间压强区域,此时材料的有效热导率随残留气体热适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并随着真空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残留气体为空气时,为保证多层材料的绝热性能,应尽量维持真空度不低于10^-2Pa。同时,分析表明为有效降低低真空下稀薄气体传热对多层绝热性能的影响,可以采用综合热适应系数较低的气体置换夹层中的空气,以减少低真空多层绝热材料的有效热导率,改善绝热性能。
牛津型斯特林制冷机动态模拟及实验验证
建立了模拟单级牛津型斯特林制冷机的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压差损失、传热损失等许多实际因素的影响,运用数值方法对其控制方程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非常接近实验结果.
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热阻的理论分析
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是非常有效的绝热方式,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的影响因素很多,具体包括反射屏之间隔层的材料特性、反射屏的层数、层密度、真空度、捆扎的松紧程度等.运用热阻网络分析了间隔物为纤维材料的低温真空多层绝热结构的热阻组成,对总热阻中固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solid)、辐射换热热阻Rradiation、残余气体导热热阻Rconduction(gas)分别建立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得到了低温下真空多层绝热结构总热阻的计算公式.
经线法球度测量的评定方法研究
针对当前测量领域内球度差的超精密测量和评定这一薄弱环节,采用"经线法”球度误差测量技术,通过超精型圆度仪和相应的支承装置实现对外球面轮廓的测量.建立了采样数据的维数转换数学模型和球度误差最小二乘法评定数学模型,在最小区域法、最小外接球法、最大内接球法评定球度时,充分利用了最优化理论的单纯型法.为了验证该理论及软件的精度,作了大量仿真试验,并利用不同半径的球体、椭球、以及带有一定规律误差的球进行验证,通过分析可证明"经线法”理论是正确的,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该算法精度较高,可达到0.01 μm.
冻结过程与冷冻干燥的关系
冷结干燥是一种高能食品保存方法,其中的干燥过程与冻结过程密切相关,优化冻结过程是降低能耗的途径之一。分析了溶液制品的冻结过程和影响冻结制品结构的因素,探讨了冷冻干燥过程中冻结与干燥的关系以及提高干燥速率的方法。
对接综合试验台温度环境模拟分系统研制与试验验证
研制了一种新型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为空间对接机构提供高低温的试验环境,以便了解对接机构在不同的冷却状态、冷却速率条件下的性能及其对对接过程的影响。系统利用液氮喷射散流装置与可控硅控制的电加热器组合运行,为模拟试验提供高低温环境。同时利用高精度快速反应的气动调节装置和旁通分流方法维持试验空间的压力稳定,以消除附加压力对对接试验过程的影响。通过基于PLC的Fuzzy-PID多级控制和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对环境模拟分系统的各关键控制点和监视点进行实时扫描。试验验证表明,建立的对接机构综合试验台环境模拟分系统能够满足试验过程对温度均匀度和压力稳定的要求,能为地面模拟对接过程提供合适的模拟环境。
SQUID生物磁图仪
简述了生物磁测量原理,测量难点以及国内外水平,着重提出了开展这一研究的相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今后开展这一研究工作的建议。
-
共1页/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