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关节运动仿真与实验测试研究
基于人体下肢关节运动机理与下肢生物力学,介绍了下肢关节的结构、功能和运动范围。对人体下肢进行简化,建立下肢简化数学模型,获得髋、膝和踝关节的姿态坐标方程。利用UG建立模型,使用Adams与OpenSim分别进行仿真测试,得到下肢关节角度、步高和步长曲线。借助Xsens DOT商用穿戴式传感器进行实验测试,仿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相似,关节的角度、步高步长曲线与实际人体行走时测试结果吻合。表明简化模型和仿真测试合理有效,符合人体下肢行走过程。研究为运动测试、康复医疗和外骨骼设计等领域提供了一种简化研究方法。
烯烃聚合产物中微量水分测量的激光传感器
微量水分的测量在各种石油化工(例如烯烃聚合)的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SpectraSensors公司基于波长调制光谱技术研发的用于测量烯烃聚合过程中微量水分的SS2100分析仪.一种不同的测量方式用于消除背景气体(例如乙烯和/或丙烯)的干扰,可以精确测量0~3×10-6范围的微量水分.在乙烯和丙烯中,测量重复性(3σ)为(5~10)×10-8;在其它碳氢化合物比如烷烃物中,优异的测量重复性(3σ)可达(2~6)×10-8.演示实验中证实了分析仪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基于干涉条纹的激光准直技术的检测系统
为了获得被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信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准直扩束后照射到楔形平板上,利用楔形平板上下表面的反射作用,将这束激光分解为交角2α的交叉光束,在这两条平行激光束交叉的范围内产生干涉条纹。将此干涉光作为准直测量的基准,用线阵CCD作为光电转换器件固定在接收靶上;检测接收靶处于被测导轨任一测量点时干涉条纹在接收靶上的位置,得到了该测量点与准直光束的偏移量。进行了重复性实验以及与光电自准直仪的比对实验。在测量长度842mm时,直线度误差18.96μm,测量长度最远可达14m。结果表明,样机的性能、指标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常规液压钳钳牙对防腐蚀合金套管磨损破坏行为分析
目前油田普遍采用的防腐蚀合金(CRA)套管材质较软,工作时常规动力钳易破坏管两端处的表面镀锌层,加速硫化氢对套管的腐蚀。为减轻液压管钳对套管损伤,减缓硫化氢对套管的腐蚀,基于普通液压管钳工作原理,建立钳口力学模型,确定影响管钳加紧的具体因素。根据摩擦疲劳学理论,分析钳牙对套管的磨损成因和磨损过程,通过钳牙与油管上卸扣实验发现,磨损与接触区域、循环次数、相互接触材料等因素有明显关系。通过分析接触区域的应力应变,表明影响钳牙对套管的磨损的主要因素是摩擦因数、接触载荷,并且摩擦因数对拉伸应变的影响更加明显。
电液伺服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该文以电液伺服系统的常用执行机构阀控非对称缸为研究对象,对同步对顶伺服系统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同步控制系统位置扰动型力学模型,提出位置闭环-力跟随控制策略,通过试验实现了对试件的同步夹持,并提出模糊PID自适应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
齿轮泵困油压力测试系统设计
困油现象是由齿轮泵自身工作原理造成的,它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及寿命.降低齿轮泵困油区的压力是提高齿轮泵工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测量困油区的压力是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课题之一,针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试验系统的设计,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要求.
基于UG环境下的外啮合齿轮泵容积测量研究
提出了一种在UG环境下齿轮泵工作容腔容积的测量方法对CB-B100型齿轮泵进行了几何建模和工作腔容积的测量并绘制出了各工作容腔容积的变化曲线.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工作容腔容积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以利用测得的数据对齿轮泵进行工作特性分析为齿轮泵的流量等特性参数的数值分析奠定基础.
降低齿轮泵困油压力新方法的研究
困油现象是由齿轮泵自身工作原理造成的,它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及寿命.通过对齿轮泵工作原理的分析,提出一种降低齿轮泵困油压力的新方法--卸荷降压槽法,并对其工作原理及作用进行了分析.卸荷降压槽适合于在小侧隙、无侧隙齿轮泵中与卸荷槽配合使用.
外啮合齿轮泵工作容腔容积的测量
提出了一种在AutoCAD2000环境下外啮合齿轮泵各工作容腔容积的测量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满意的结果为利用计算机设计和优化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奠定了基础.
电液伺服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该文以电液伺服系统的常用执行机构阀控非对称缸为研究对象,对同步对顶伺服系统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同步控制系统位置扰动型力学模型,提出位置闭环一力跟随控制策略,通过试验实现亍对试件的同步夹持,并提出模糊PID自适应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