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测色分光光度计的设计特点

作者: 李全臣 蒋月娟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11-08 人气:13
现代色度学的发展为用仪器客观地、定量地评价颜色奠定了基础,从而使测色分光光度计在颜色检测、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测色分光光度计的基本要求和特点;简要说明了测色分光光度计软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要求;分析了波长范围对色度计算精度的影响;并对色度计量中标准白板的要求做了介绍。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光度准确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作者: 丁晓炯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11-08 人气:6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光度准确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光度准确度是衡量分光光度计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最终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分光光度法中应用广泛的相对测量的标准曲线法进行标准曲线检验和样品测试模拟运算,以深入研究光度准确度对最终测试结果的误差影响。

非线性工作曲线法在760系列分光光度计中的应用

作者: 淡以文 蒋明 陈秋荣 何琳 周忻 陈圣杰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11-08 人气:4
非线性工作曲线法在760系列分光光度计中的应用
在分光光度分析中,被测物质的吸光度(A)和浓度(C)之间的关系,如果不局限于低浓度分析,应该是非线性关系。利用上分厂研制生产的760系列分光光度计,可以突破吸收定律的限制,直接利用A和C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我们称这种方法为非线性工作曲线法。本文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越性和采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E498光电光谱仪的改造

作者: 金海泉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11-08 人气:4
E498光电光谱仪的改造
本文介绍了用微电子技术将山东铝业公司的E498光电光谱仪进行改造,制作高能光源,使用块状样品、氩气保护,用微机作控制与数据处理,具有成本低、硬件简单,分析准确可靠,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显微光谱成像技术研究

作者: 肖松山 范世福 赵友全 李昀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11-08 人气:4
显微光谱成像技术研究
光谱成像技术不仅具有空间分辨能力,而且还具有光谱分辨能力。本文从图像技术、光谱分析等不同方面论述了光谱成像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了光谱成像的定义,丰富了光谱成像的内涵。综合运用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分光光度术、光电检测技术、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并实现了显微荧光光谱成像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可行性。

通用分光光度计的现代设计

作者: 吴树恩 钱光蓓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07-23 人气:22
<正> 紫外、可见、近红外区的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分子与离子光谱对物质作定量和定性分析,由于其方法适应面广、方法稳定、灵敏度适中、操作简便、设备价格便宜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一波段的分光光度计成为长盛不衰的分析仪器,其销售量及普及程度一直列在分析仪器商品前八名内,世界上的分析工作量有20~30%是用分光光度计完成的,在我国科研和生产中更显其主要地位。从85~96年间,国内市场销售量稳定在1.5~2万台之间;国际市场销售量也在1~1.5万台之间。其在质控、环保、农业、化工、医疗卫生、食品、轻工、

浅谈分析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

作者: 王成英 梁倩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04-07 人气:11
本文针对分析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缺陷,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浅谈此领域的维护保养要点与维修经验。

ICP-MS的常见故障与诊断方法

作者: 王成英 梁倩 校艳玲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04-07 人气:28
本文针对美国热电公司的PQ ExCell型ICP-MS在使用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现象描述、原因分析,阐述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仪器设计与仪器性能

作者: 单继烈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02-22 人气:21
原子吸收的仪器性能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但对这些性能是怎么实现的,仪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就不太关心了。当然也有部分用户,尤其是一些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仪器也很有研究,甚至直接参与了仪器的研制,这些人的知识就比较全面了,但毕竟只是少数人。对大多数的用户来说,还是不太了解的。实际上,仪器的性能和功能与仪器的设计有极大的关系,粗略地了解一下仪器的设计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仪器的使用应该是有好处的。

略论分析仪器与仪器分析的关系

作者: 李昌厚 孙吟秋 来源:光谱仪器与分析 日期: 2024-02-22 人气:30
本文根据笔者40年来从事分析仪器开发研究和分析仪器应用研究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了分析仪器离不开仪器分析、仪器分析离不开分析仪器的观点;提出了分析仪器工作者与仪器分析工作者应相互沟通的理由;同时,对分析仪器工作者与仪器分析工作者应如何沟通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观点、理由和探讨,对促进我国的分析仪器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的分析测试技术、分析仪器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共6页/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