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运行不同时段温度变化过程分析
针对冷库运行过程中停机阶段、风机运行阶段、制冷机运行阶段的各点温度变化,采用热镀锡膜铜-康铜热电偶分别测量了3个阶段的库温、果品温度、冷风机进风口和出风口温度及冷风机蒸发器的温度,并对测点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品温度在3个阶段基本恒定在1.8℃;在风机运行阶段蒸发器仍然是冷源;在制冷机运行阶段,蒸发器进出口温差增大,蒸发器温度下降,说明制冷效果良好.
英国冷库设计中的若干新技术剖析
根据现场考察和交流,介绍分析英国冷库氨制冷系统设计中的若干新技术。通过采用减少系统充氨量的系列新技术,可以使系统的充氨量大大减少,安全性大大提高。通过采用自动控制、高效热氨融霜、回收余热加热地坪、冷风机合理配置等新技术,可明显提高运行的能效。结合我国冷库情况,分析了适合我国借鉴的新技术。
气调冷库加湿分析与软件算法
气调冷库内的果蔬在被冷却的同时,由于自身呼吸热和干冷空气的吸湿作用会不断失去自身水分,这不但会加速自身营养成分的流失和破坏,而且会减少自身的质量,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气调冷库内的果蔬及时、准确地加湿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工作。本文分析阐述减湿和加湿的原理及过程,并提出修正的湿空气物性参数模型方程,依据牛顿迭代算法,开发冷库果蔬加湿计算机辅助计算软件,其计算结果与现有冷库工作过程的实测数据相吻合。
冷库制冷设施视听监测技术研究
为解决冷库入库观测费工费时、热扰动大等问题,研究设计了冷库视听监控系统。实现了不入库在控制室内便可以了解记录冷库内蒸发器的结霜情况、风机的运转情况和标准温度计的示值,为及时化霜、排除风机故障和保证库温准确恒定提供了准确实时的参照依据。研究设计的视听监控系统造价低,使用方便,具有实用性。
内池式高湿无霜果品保鲜冷库研究
研究设计了一种内池式高湿无霜冷库,采用制冷剂和载冷剂两个制冷循环分别控制,其中载冷剂采用内池贮液、喷淋雾化开放式循环,没有结霜、化霜和减湿问题。其冷间的无霜高湿和恒定的气温,符合果品恒温高湿的保鲜条件要求。冷库节能高效,保鲜效果好。
基于组态技术的制冷实验系统
以"组态王"软件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制冷实验系统,不仅可以模拟制冷/热泵实验系统和设备的运行和操作管理,而且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控制。实验系统采用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便于操作和理解,同时能够增强学生实践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
LNG汽化潜热在冷库设计中应用
介绍了利用LNG汽化潜热作为制冷工艺的一种小型冷库设计方案,制冷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劳动强度小,维护成本低,梯级利用LNG的汽化产生的冷量,对环境没有污染,发展前景广阔,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简谈变频器在冷库系统中的应用
将制冷蒸发器安装在冷库独立的风道中,并在蒸发器前端装设循环风机,当制冷系统运行时,通过变频器控制风机转速的方法将经蒸发器冷却后的空气送人冷库,达到冷库温度恒定、运行可靠和节能效果显著等目的,本文以冷库为例,简要介绍变频器用于风机转速控制时的参数设置和接线方法,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制冷装置增加夜间运行时间的性能分析
介绍了福建省目前的分时电价政策。基于冷库实例,模拟计算了制冷装置增加夜问运行时问,采用不同蓄冷运行方案的运行费用。结果显示,理想条件下冷库的运行电费可节省47.3%以上,现场调研的某冷库运行电费可减少约31%。根据气象台的逐时气象数据统计,厦门市夜间湿球温度下降1.2~1.8℃。计算表明,制冷装置夜问运行的COP因此比白天提高1.6%~2.92%。
冷库用空气冷却器的经济性计算模型
为了优化结霜工况下翅片管式空气冷却器的结构设计,提出经济性分析计算模型。综合考虑换热性能、材料成本及运行费用,以单位制冷量的费用年值为目标函数,以费用年值最小为优化目标求解经济模型得到合理的空气冷却器的结构参数,分析了翅片间距、换热管管径、管排数变化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并通过一冷库案例进行实际测试验证。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目标函数先减小后增大,翅片间距为10时目标函数取极小值;在相同翅片间距的情况下管径越大,其目标函数值也越大;综合考虑换热管直径、翅片间距和管排数的影响,翅片间距为10,换热管外径为9.52,管排数为6时,目标函数取极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