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收缩性能研究
选取钢纤维和玄武岩纤维进行试验,研究了两种纤维掺量以及硅灰掺量对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压抗折强度、疲劳性能以及体积收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和硅灰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及收缩性能,钢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强度提升较大,但玄武岩纤维表现出与材料更好的相容性,1.5%钢纤维、0.1%玄武岩纤维改善效果最明显,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2.6%、3.0%和21.2%、2.7%,体积收缩率降低了12.2%、5.4%,且1.5%钢纤维的疲劳寿命是不掺纤维的近4倍,最大跨中挠度曲线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8%硅灰改善效果最大,抗折、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3.3%、10.4%,体积收缩率降低了28.8%。
纤维增强沙漠砂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使用沙漠砂制备了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沙漠砂掺量、粉煤灰掺量、可再分散性乳胶粉掺量、纤维掺量以及水胶比对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配合比。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石英砂取代沙漠砂对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纤维掺量是影响沙漠砂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抗压、抗折强度指标最显著的因素;相比于石英砂,使用沙漠砂制备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得到提高,但抗压强度降低。
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与导热性能研究
采用正交试验对钢-植物混杂纤维轻骨料混凝土(Steel-plant Fibre Hybrid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SPFLC)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导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SPFLC力学性能与导热性能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陶粒掺量对SPFLC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和导热性能均有高度显著影响,对抗拉强度的贡献率最大为67.48%;陶砂掺量对SPFLC的抗拉强度几乎无影响,对抗压强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9.72%;钢纤维掺量对SPFLC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有高度显著影响,对抗剪强度的贡献率最大为42.36%;植物纤维掺量对SPFLC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均有高度显著影响,对抗拉强度的贡献率最大为26.61%,且随着植物纤维掺量的增加,导热系数最大下降了23.7%;建立的SPFLC力学性能与导热性能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纤维对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为了探究改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高温性能的措施,从力学性能、质量损失、超声检测等方面研究了纤维(不掺纤维、单掺钢纤维、混掺钢纤维与合成纤维)对UHPC高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纤维掺量增加时,UHPC的工作性与抗压强度均随之下降,抗折强度则先升后降;随着目标温度的升高,UHPC的残余抗压强度先升后降,损伤逐步加重;纤维的加入可以延缓裂缝的发展,混掺钢纤维与合成纤维可以有效改善UHPC高温爆裂行为。
超轻泡沫混凝土结构断层成因及抑制措施研究
研究了超轻泡沫混凝土结构断层成因及抑制措施。结果表明:水胶比、浆体温度、速凝剂和纤维掺量对超轻泡沫混凝土中结构断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善发泡浆体的性能、优化水温及速凝剂掺量来平衡料浆的发泡速率和凝结硬化速率、添加纤维来提高多孔结构抵抗内应力的能力,均能有效解决超轻泡沫混凝土结构断层问题;适宜的技术参数为:水胶比控制在0.885~0.965之间,水温设定为30℃,速凝剂掺量为6.0%,纤维掺量不低于0.75%。
水泥基自密实修复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为充分发挥无机修复材料在混凝土结构损伤中的应用,研究了骨料种类及粒径、减水剂掺量、胶砂比、胶粉掺量、聚丙烯(PP)纤维掺量、消泡剂掺量对自密实快速修复砂浆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英砂砂浆比河砂砂浆有更高的抗压强度,但韧性较差;综合考虑性能及经济性,减水剂掺量为1.6%较为适宜;随着胶砂比降低,砂浆的力学性能下降;掺入2.5%胶粉的砂浆比空白组流动度提高了3.1%,抗折强度提高了8.5%,但过量的胶粉对砂浆性能产生消极影响;PP纤维对砂浆的工作性无明显影响,但随着其掺量增加,砂浆的抗压强度下降;消泡剂的掺入减小了砂浆的流动度,但掺量超过0.1%后几乎不再变化,而砂浆的力学性能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DMAC在线浓度分析仪应用
介绍一种用于DMAC浓度测量的智能型在线折光仪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在腈纶纤维生产中纺丝凝固浴DMAC浓度测量中的应用.
短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界面疲劳损伤行为
依据广义自洽方法,建立了包含芳纶纤维、界面相、橡胶基体和等效介质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VE)模型。采用自定义材料子程序对内聚力疲劳累积损伤模型进行编译,分别在基体/界面相的界面和纤维/界面相的界面设置内聚力单元,研究界面相性能参数对纤维增强橡胶密封复合材料(SFRC)界面疲劳损伤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界面相厚度和模量的确定方法,获得了不同界面相厚度和模量下SFRC界面脱粘起始位置以及脱粘起始疲劳次数。结果表明,较低的界面相模量能够抑制界面脱粘的产生;随着界面相厚度的增加,界面脱粘的起始疲劳次数增加,SFRC抗疲劳损伤能力得到提高。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界面应力传递机理的数值分析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纤维/基体界面受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小段纤维的结构而建立的拉拔模型为理论依据,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拉拔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纤维/基体界面分别在不同载荷与不同埋入深度时出现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规律。结果与理论吻合,对于进一步改进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工艺流程及提高使用性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纤维输送风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针对纺织行业纤维物料输送风机效率低、噪声高等缺点.在考虑安全性前提下列风机叶轮形式进行了有效改进设计;并对叶轮与机壳之间间隙控制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的新型风机经推广应用,表明其具有安全可靠、噪声低、效率高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