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力学的单分子弹性理论模型研究
为了选择更好的单分子弹性理论模型描述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链的弹性行为,首先使用单分子力谱技术分别测试左旋聚乳酸(PLLA)和聚蛋白质(I278)的单个分子链的纯弹性行为,然后使用新发展的QM-FJC、QM-FRC以及QM-WLC 3种模型拟合实验曲线。发现描述偏柔性的高分子链(如含酯键的PLLA链)的弹性行为应选用QM-FJC模型与QM-FRC模型,而描述偏刚性的高分子链(如含酰胺键的解折叠蛋白质链)的弹性行为应选用QM-WLC模型。
奶粉·液体奶蛋白质速测仪的研制及其应用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奶粉·液体奶蛋白质速测仪,其原理为比色法,检测时间只需10分钟,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红外光谱技术对巧克力的质量评价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阶导数谱对巧克力产品进行快速鉴别,找出了不同巧克力中各种成分相对应的峰位置和峰强度,谱图中1748.25cm^-1对应的脂肪C=O吸收峰,1655.94和1462.93cm^-1两处为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1160~900cm^-1是巧克力中糖的特征峰,此方法可以为巧克力的食品质量分析提供一个快速、准确、环保的方法。
一种以微流控技术为基础的液滴平板读取器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本文所描述的光学仪器,结合了液滴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和平板读取器系统的高通量的能力。这项技术是基于一种多通道多色的平板读取器——DropSense96,并结合微流控DropPlate16/96耗材,用于1~3μL样品的快速准确的紫外-可见光(UV-VIS)的光谱分析。它的特点是有较大的测量范围(没有样品稀释)并消除了样品的蒸发现象。DropSense96适合标准的微流控操作,可用于全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这个系统也很适合于在生物技术实验室中的核酸以及蛋白质样品的高通量定量分析和质量分析。
粗蛋白质测定仪测奶制品蛋白质比较分析
目的:预期掌握目前部分大理产奶制品中蛋白质含量以及非蛋白质氮的含量情况,并与外包装指示含量进行比较与奶制品是否一致。方法:粗蛋白测定法,根据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原理,测定奶制品中总凝固沉淀物重量,及奶制品中非沉淀物经三氯乙酸处理后取沉淀再采用沉淀重量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并与国家规定标准(简称"国标")进行比较。结果:将调味牛奶、酸牛奶、纯牛奶、奶粉中总含氮物质与真蛋白质的含量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含量与外包装上标注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一致,蛋白质含量均达到国标以上。结论:目前部分大理产调味牛奶、酸牛奶、纯牛奶、奶粉中不含有非食用氮物质,蛋白质含量与外包装上标注的蛋白质含量接近一致,所测量的部分大理产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符合国家奶制品蛋白质含量标准。
小型近红外玉米蛋白质成分分析仪器设计的波段选择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定标模型。按照预测效果优选光谱波段,为设计小型近红外玉米蛋白质成分分析仪器提供依据。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Savitzky-Golay平滑法对原谱、一阶导数谱和二阶导数谱进行平滑处理。选取全谱、合频、一倍频、二倍频和蛋白质基团等5个波段,每个波段分别采用原光谱、一阶导数谱、二阶导数谱,共建立15个定标模型。同时调整Savitzky-Go-lay平滑点数和PLS因子数,通过多次PLS数值实验比较,按照预测效果确定每个模型的最优平滑点数、因子数,再从中选优。结果表明,采用一阶导数谱的一倍频波段(7000-5500cm^-1)的定标效果最好,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偏差、相对预测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945,0.357,3.340%。一倍频波段可...
三波长谷物蛋白质近红外检测仪
在分析国内外近红外检测技术及仪器现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由三波长的近红外发光单元、信号传感检测单元、单片机数据处理分析单元、工作软件等组成的谷物蛋白质近红外检测仪。选取35个样品进行实验,数据表明,样品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因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与检验集样品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1和0.9372,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66%和3.46%,所以该仪器选用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校正模型,能够满足谷物蛋白质检测的需求,而且该仪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方便、无移动部件等特点。
国产光栅型漫反射式近红外光谱仪实验样机性能及使用方法的研究
使用国产光栅近红外光谱仪实验样机测定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通过与付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在(1)规范的测试方法(2)严格的建模条件和优秀的建模软件这两个前提下该仪器可以用于农产品品质分析。
KDN-04B型定氮仪测定乳粉中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采用KDN-04B型定氮仪测定乳粉中蛋白质含量,准确度及精密度均较高,与国标法装置比较无显著差异,且具有操作方便,稳定,耗时短,经济适用等特点。
蛋白质/多肽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分析方法发展
毛细管电泳(CE)与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联用为蛋白质/多肽类样品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分析方法。选择并开发合适的荧光衍生化试剂,建立并优化相应的衍生、分离过程,使用并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件是实现高效分离、高灵敏度检测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各荧光衍生化试剂以激发光源归类,在探讨常用荧光衍生化试剂特性的基础上,对近几年蛋白质/多肽类样品的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方法发展加以系统综述。
-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