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结合国内外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介绍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不同构造形式,并综述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应力框架结构、设置耗能装置的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以及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指出了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收缩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以扬州某快速通道改扩建项目为依托,对于原"白加黑"复合式道路铣刨、破碎产生的旧沥青混凝土(RAP)和旧水泥混凝土(RA)进行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适用性研究,将天然骨料(NA)、RA、RAP分别以不同比例掺配设计了9组不同的再生水泥稳定碎石,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干缩试验、温缩试验和弯拉疲劳试验,分析其收缩机理和抗疲劳性能。研究表明,RA材料的掺入会降低材料的收缩性能,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混入RAP材料后能够降低材料对水和温度的敏感性,提升材料的收缩性能。RAP材料中沥青的有效成分能够增强水泥稳定碎石材料间的嵌挤作用,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整体性,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抗疲劳性能。
混掺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将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以不同体积掺量分别进行单掺和混掺制备C60纤维混凝土,对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冻融损伤、干燥收缩性能试验,记录不同龄期下相关性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掺可以弥补单一纤维的不足,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不同优势,混掺纤维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纤维混掺可以削弱冻融损伤对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的不利影响,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变形。
碳化硅轻型反射镜的研究进展
反射镜材料需具有低密度、高弹性模量、高热导率和低热膨胀系数。比较了不同反射镜材料的物理性能和机械性能,与传统光学材料对比,碳化硅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被认为是轻型反射镜材料的首选。综述了碳化硅反射镜材料常用制备方法的特点。认为反应烧结法和热等静压法适用于制备SiC反射镜基体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法适合用于基体材料增密和制备反射层,反应烧结法结合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是制备SiC反射镜的高效低成本工艺。
气动边界不确定条件下离心压气机叶轮优化设计
以某小型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嵌入式概率配置点法和数值分析研究气动边界不确定性对离心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量化转速波动不确定对离心压气机压比的影响程度;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分析方法、代理模型、多目标优化算法的离心压气机气动稳健设计方法,为离心压气机及其他叶轮机械设计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叶轮压比增大4.1%,压比方差降低13.52%,叶轮气动稳健性增强。
车载配网巡检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针对现有配网巡检数据采集还主要依赖人工方式实现、巡检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升的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了以巡检车辆为载体的配网巡检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对系统组成结构、工作流程、电气连接以及巡检路线规划与数据自动采集两个主要功能模块设计,实现了车辆运行过程中对配网巡检数据的采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实际配网巡检数据采集任务。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虚拟样机系统开发及其研究
利用计算机虚拟环境,将复杂的巡检机器人研发模型真实地展现在设计者面前,并提供与实际情况十分接近的运动学仿真测试。使用软件可以真实地展示产品研发过程中每个环境遇到的问题,并能及时的提出解决方案,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和生产成本,为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定量的分析依据。
矩形空腔对迷宫密封的影响
针对目前在迷宫密封中最有代表性的空腔形状一矩形,分别从两方面分析了其宽度和深度对密封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能惯性地认为方形空腔密封性最好;在一定尺寸下,深宽成一定比例下的空腔密封性最好;得出了深度和宽度相互 配合下对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且在尺寸为3mm下的最佳深宽比例为0.5.
迷宫密封中凹槽数量的确定
针对凹槽数量对往复式迷宫压缩机密封性能的影响,运用Fluent软件和经验公式对不同凹槽数量下的迷宫密封结 构进行了压力和湍流黏度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确定迷宫凹槽下,随着凹槽个数的递增,密封性先表现出越来越好,而后泄 漏量又开始变大,最后缓慢减小并接近于一个稳定值.证实凹槽数量对密封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实际生产加工中不能盲目 地增加其数量.
迷宫压缩机活塞速度对泄漏量影响的研究
针对迷宫压缩机活塞速度变化对泄漏量的影响,本文采用动网格分析技术,以4HS-MG迷宫压缩机的气缸和活塞尺寸为模型,对活塞运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研究分析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同的齿形、齿数、密封间隙、压比等),随着活塞速度的增加,瞬时的泄漏量是逐渐增加,而整体泄漏量是减少的。所以该动态模拟为高速迷宫压缩机设计时速度的选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