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热管冰蓄冷结构设计

作者: 周向阳 潘阳 来源:低温与超导 日期: 2024-08-30 人气:2
热管冰蓄冷结构设计
从技术角度研究和探讨了热管做为冰蓄冷装置的适用性;对各种热管用金属管材与工质的特性进行了科学比较;从而最终确定了适宜冰蓄冷工作的热管管材、热管工质及其基本尺寸;为热管冰蓄冷装置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叶顶泄漏对跨声速涡轮气动性能和叶片激振特性的影响

作者: 黄宫格 袁奇 潘阳 冀大伟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日期: 2022-03-16 人气:116
叶顶泄漏对跨声速涡轮气动性能和叶片激振特性的影响
针对SNECMA公司的跨声速实验涡轮装置,建立了单流道无冠叶栅三维CFD计算模型,通过求解定常RANS方程,研究了4种叶顶区域结构(平板叶顶-标准机匣、凹槽叶顶-标准机匣、平板叶顶-台阶机匣和凹槽叶顶-台阶机匣)下,叶顶泄漏流及其与主流的掺混效应对涡轮气动性能和叶顶间隙激振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顶间隙较大时,凹槽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等熵效率最大,采用台阶机匣结构会使等熵效率下降;叶片切向力随叶顶间隙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平板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叶片切向力最大且变化相对平稳;叶顶泄漏流对99%叶高、约67%轴向弦长处吸力面的静压分布有显著影响,叶顶间隙增加会使该区域静压下降,导致叶片切向力增大;平板叶顶-标准机匣结构的穿越间隙较大,力敏感度系数较小,促进转子稳定运动的叶顶间隙区间较大,有利于转子的稳定运行。文中还分析...

柱塞泵多目标优化设计及CFD仿真分析

作者: 梁德栋 李毅波 潘阳 马俊 来源:计算力学学报 日期: 2022-01-04 人气:176
柱塞泵多目标优化设计及CFD仿真分析
液压泵噪声是液压系统的主要噪声源,针对轴向柱塞泵的流致振动噪声,提出一种改善泵配流特性的设计方案。首先,根据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对柱塞腔压力特性和泵出口流量特性准确建模并求解。通过分析压力冲击和流量脉动对错配角(φ0)的响应,得φ0=4°为佳。利用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以减小压力超调量和流量脉动率为目标,对三角槽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获得该多目标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对最优解集的分析知,深度角θ1=16°且宽度角θ2=85°时较为理想。最后,为了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建立流体域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对比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发现吻合较好,能够相互验证。利用CFD分析结果可视化的特点,从柱塞泵流场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泵压力冲击以及流量脉动产生的原因。

柱塞副温度场数学建模与性能分析

作者: 马俊 李毅波 潘阳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21-06-28 人气:167
柱塞副温度场数学建模与性能分析
为完善轴向柱塞泵柱塞副性能分析理论体系,针对温度分布影响柱塞副性能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瞬时油膜厚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模型以及柱塞副摩擦与泄漏模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划分油膜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能量方程和雷诺方程,以 MATLAB 仿真软件为依托耦合各物理场模型和柱塞微运动特性,对柱塞副动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求解.研究温度对油膜压力分布、柱塞副轴向摩擦力和泄漏量的影响,并分析油膜不同入口温度对柱塞副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致;在柱塞副中引入动态温度后油膜压力峰值明显降低,轴向摩擦力有所下降,但柱塞副泄漏量增加较快;控制油膜入口油温能有效提高柱塞副工作性能.

双联轴向柱塞泵配流盘优化与流量脉动特性分析

作者: 潘阳 李毅波 黄明辉 马俊 梁德栋 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日期: 2020-07-10 人气:91
双联轴向柱塞泵配流盘优化与流量脉动特性分析
针对双联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在脱离吸油和排油时,柱塞腔存在闭死压缩和闭死膨胀阶段,造成柱塞腔气穴现象和压力正超调或负超调,引起流量和压力突变产生大的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配流盘结构。首先建立柱塞泵流动特性数学模型,分析轴向柱塞泵噪声产生机理;然后设计新配流盘结构并优化匹配三角阻尼槽结构参数,建立过渡区压力特性方程,通过理论模型对比分析,新配流盘能降低柱塞腔在过渡区产生的压力冲击。为了验证新配流盘结构对整泵流量和压力影响,采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建立双联柱塞泵模型,通过实验测试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正确性。在相同工况下,将新配流盘和原配流盘代入整泵模型中,结果表明新配流盘流量脉动率比原配流盘流量脉动率降低了6.75%,证明新配流盘能很好地降低流体脉动。同时该模型为制造样机提供了理论基础,可降低新产品...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多余力分析

作者: 韩洋 吴晖 曾毅 潘阳 来源:液压气动与密封 日期: 2020-03-20 人气:78
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多余力分析
液压缸位置控制广泛应用于各类液压控制系统中,常采用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模拟其运动过程中的真实负载。该文首先建立电液比例位置控制和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对加载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力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多余力的相关因素;最后采用“PID+速度前馈补偿”来改善加载系统的综合性能。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