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式液压机械传动工作特性分析
现有一段式液压机械传动传递功率能力不能满足大功率车辆要求,该文提出一种新型双模式复合分流式液压机械传动方案。结合现有车型,建立了系统的稳态运动学模型,分析了液压机械传动系统的转速特性、转矩特性及功率特性等。该方案综合了两种液压机械传动形式优点,具有良好的起步特性,较佳的功率流特性,扩大了液压元件的工作范围,并且提供了液压机械节能传动的良好平台,其发展前景广阔。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短阻尼孔效应研究
在间隙径向压力对数分布的条件下,进行了短阻尼孔型配流副静压支承的受力分析,得出了油膜厚度是工作压力、结构系数及油液粘度的函数;建立了配流副静压支承在突变载荷下的动态方程和模型,对静压支承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短阻尼孔型配流副静压支承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且油膜厚度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平衡位置,具有很小的超调量。
车用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特性研究
基于液压机械传动,提出了一种分速汇矩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系统。通过对系统的布置结构、主要组成元件描述及工作机理分析,研究典型工况功率流特性,提出了可行的再生制动方案。分析了再生制动和辅助驱动工况的工作特性。并结合计算机仿真,基于一定城市运行工况分析了系统的再生制动效能和辅助驱动性能。结果表明,液压混合动力技术改善了配备液压机械传动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混联式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储能元件参数优化
为了实现设计的双行星排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燃油经济性最佳,该文研究了混合动力构型方案的节油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面向系统燃油经济性目标,车辆运行工况决定储能机构与车辆的匹配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常运行工况的储能元件优化设计方法,并以一定燃油经济性为优化目标,通过建立优化算法模型,对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进行参数优化,通过对典型工况下的动力系统匹配特性分析与验证,以及数学建模与仿真,其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匹配和优化方法,系统的燃油经济性可进一步提升4%左右。该研究为后续的更多参数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先进控制方法应用提供了参考。
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研究
提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速比跟踪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等差式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速比特性建立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系统模型并通过频率特性分析对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的模型进行了简化.设计了速比跟踪控制算法在实验台上完成了变速器的速比跟踪控制实验以及速比跟踪系统对发动机转速的调节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在跟踪阶跃速比时不存在稳态跟踪误差而在跟踪斜坡速比时存在稳态跟踪误差;通过跟踪变速器的目标速比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工作转速的调节使其工作在最佳工作点.
新型车用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速汇矩式液压机械传动的车用功率分流式液压混合动力传动形式。分析了不同工作模式的功率流及工作机理。该方案综合了串并联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的优点,极大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车辆液压混合动力传动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能源危机的加剧,车辆亟待提高燃油经济性水平。采用混合动力传动,显著提高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与电混合动力相比,液压混合动力传动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在能量交换频繁的场合其优势尤为突出。作者对液压混合动力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不同传动形式的工作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其适用场合;对国外不同形式的液压混合动力传动发展和技术现状进行论述,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轴向柱塞泵配流副短阻尼孔效应研究
在间隙径向压力对数分布的条件下,进行了短阻尼孔型配流副静压支承的受力分析,得出了油膜厚度是工作压力、结构系数及油液粘度的函数;建立了配流副静压支承在突变载荷下的动态方程和模型,对静压支承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短阻尼孔型配流副静压支承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且油膜厚度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平衡位置,具有很小的超调量。
两段式分速汇矩式液压机械传动设计
提出了一种由双行星排组成的新型两段式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基于某车型参数,分析了传动系统的速比特性、力矩特性,以及平稳换段条件和系统功率流状态。通过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和较高液压功率放大系数,并且具有方便回收制动能量的潜在优势,在民用车和农用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车用液压机械基本传动形式及特性研究
液压机械传动综合了液压传动和机械传动的优点,具有无级变速、传动效率高、传递功率大和速比范围广等优点,是重型车辆的理想传动形式。从速比特性、传动效率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分矩汇速式和分速汇矩式两种液压机械传动基本传动形式各自的特点。分析了不同形式液压机械传动的应用场合,并提出了不足和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