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空气阻力下过山车动力学仿真与特性研究

作者: 万磊 来源:机械工程师 日期: 2024-04-27 人气:161
研究了空气阻力对过山车运行过程中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室内过山车为例,采用UG建立车体和轨道的几何模型,并导入ADAMS建立虚拟样机,分别计算了有、无空气阻力下的车体速度和加速度。结果表明空气阻力对车体速度和加速度产生显著影响,在仿真中应予以考虑。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能量损失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作者: 田峰 来源:计测技术 日期: 2023-02-20 人气:3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能量损失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的能量损失包括:指针的摩擦(或接触式电子角位移传感器的摩擦)、空气阻力和摆轴轴承的摩擦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基础的冲击、机架和摆锤的振动所引起的能量损失。国内外还没有成熟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测定基础的冲击、机架和摆锤的振动所引起的能量损失,没有形成技术文件,目前摆锤式冲击试验机能量损失的检测主要针对前者。本文针对国内计量部门计量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所依据的常用标准和规程,比较能量损失的检测方法和计算公式,做出简要分析,指出某些计算公式值得商榷之处。

高速列车空气阻力与气动噪声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 李科信 来源:科学技术创新 日期: 2022-04-28 人气:58
本文建立了包括首车、中间车和尾车在内的高速列车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高速列车速度在350km/h时的气动阻力和气动噪声分布。分析了列车在不同大气压力与不同真空管阻塞比下的空气阻力分布特性;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标准湍流k-ε计算外部稳态流场,然后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高速列车的瞬态流场。进一步得到列车表面压力分布和频域脉动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列车的空气阻力随着阻塞比和大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列车表面脉动压力的分布规律满足首车最大,尾车次之,中间车最小,也就是说首车是高速列车的主要噪声源。

高速列车头车纵向布置多组制动风翼板气动性能影响分析

作者: 王伟 谢红太 来源:铁道机车车辆 日期: 2022-04-28 人气:149
在高速列车速度大于300 km/h紧急制动时,风阻制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制动措施。文中基于三维定常不可压的黏性流场N-S及k-ε双方程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高速列车头车车顶纵向布置多组制动风翼板时列车气动性能做初步分析,分别从列车所受气动阻力、垂向力、横向力、流场气动干扰效应等方面做了详细计算说明。初步研究表明在列车头车车顶纵向长度范围内以最大等间距的方式进行多组制动风翼板设计及安放布置时,前后制动风翼板间气动干扰效应随着风翼板布置组数的增多而逐渐加强,各制动风翼板迎风面所受气动压力呈现沿列车前进方向除首排制动风翼板外后续各组压力峰值基本保持一致,整体略有波动,而首排制动风翼板所受气动载荷远大于后续各组;当以最大间距布置风翼板组数大于2组布置时,随着组数的增多所产生的空气制动力缓慢

汽车外后视镜造型对气动和噪声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作者: 凌旭 黄守辉 肖芝 刘敏 来源:实验流体力学 日期: 2022-04-14 人气:184
为降低由汽车后视镜带来的气动噪声,本文以一简化汽车外后视镜模型为基础模型,提出3个不同造型改进方案A造型模型镜身倾斜15°;B造型模型镜身倾斜30°;C造型模型将原圆柱形底座改为椭柱形底座。对4款造型外后视镜模型进行风洞实验研究,分析流场、空气阻力和壁面脉动压力随造型改变的规律。气动特性(流场和阻力)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和六分量动态天平测量,声学特性采用壁面麦克风对侧窗平板的湍流脉动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3个造型改进方案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外后视镜尾迹区域流场品质,有效降低空气阻力和气动噪声。其中B模型阻力系数较基础模型降低18.4%,壁面脉动压力总声压级在中低频段可降低4.6 dB;C模型可降低阻力系数7.5%,总声压级可降低4.3 dB。

基于气动效应的特长隧道断面优化探讨

作者: 马辉 吴剑 高明忠 王海云 来源:隧道建设(中英文) 日期: 2021-10-03 人气:125
铁路隧道净空面积的确定,不仅应考虑隧道建筑限界和机车车辆限界,还要考虑列车通过隧道时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的流动假设,推导得到车内瞬变压力、洞口微气压波和空气阻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这3个指标对现有城际铁路、高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论证和优化。结果表明:针对大于10km的特长隧道,在一定长度范围内,且在提高列车密封水平、增加洞口微气压波缓冲结构的情况下,可对特长隧道净空断面进行优化。

整车空气动力学性能优化方案探究

作者: 马臣斌 蒋传宇 来源:数码设计 日期: 2021-09-24 人气:116
汽车的综合性能是汽车研发的关键,且汽车无时无刻不处于空气中尤其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空气对于汽车的阻力和气动升力就显得尤为突出。以此如何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和气动升力,就成为各科研院所及主机厂的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于空气阻力和气动升力进行了探究。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