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添加剂对制冷效能的影响分析
为了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通常在制冷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制冷系统中溶液蒸发、吸收和冷凝过程中热量传递效率。通过研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得到了活性剂对制冷性能影响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对戊基甲醇、正六醇和1一羟基己烷这三种添加剂的制冷性能进行对比测试,实验表明添加浓度为150ppm的戊基甲醇或正六醇,制冷剂凝结达到峰值,制冷效率最高,而1一羟基己烷的浓度需要达到280ppm时,制冷效率才最高。
石墨烯和聚四氟乙烯微粉共混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采用CETR 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质量配比的石墨烯和聚四氟乙烯(PTFE)微粉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时65Mn弹簧钢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形貌仪、拉曼光谱等表征手段观察和分析磨痕形貌及化学成分,探究石墨烯和聚四氟乙烯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单纯石墨烯添加剂,其与聚四氟乙烯微粉混合后具有更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当石墨烯与聚四氟乙烯微粉质量配比为6∶4时,平均摩擦因数相比于单纯石墨烯低了44.3%,磨损率降低了77.75%。在含石墨烯和聚四氟乙烯微粉的润滑油润滑下,65Mn弹簧钢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
纳米WS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
将纳米二硫化钨微粒作为低温切削油CTY-B的添加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二硫化钨油样,考察Span-8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聚乙二醇6000作为表面活性剂对油样分散稳性能的影响,采用HRS-2M型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研究纳米二硫化钨对低温切削油CTY-B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的形貌,利用能谱仪测定磨损表层的元素含量,并对润滑机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Span-80作为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硫化钨的分散效果最优;纳米二硫化钨能够有效提升低温切削油CTY-B的摩擦学性能,当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时,摩擦因数以及磨痕宽度相比基础油润滑条件下分别降低了24.8%和16.4%;在摩擦过程中纳米二硫化钨易沉积在磨损表面的低凹处,形成一层不连续的保护薄膜,从而降低接触面的损伤并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制冷剂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的试验研究进展
总结了目前制冷剂水合物蓄冷工质的试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制冷剂气体水合物蓄冷工质的替代选择问题以及试验研究方面的新动向。这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纳米锑颗粒作为液压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为了研究纳米锑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摩擦学性能,充分发挥其减磨、抗磨效果,采用CFT-1型材料性能测试仪对比研究了不同载荷下纳米锑粒子作为液压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SEM对试样摩擦表面进行了形貌分析,利用EDX进行了磨痕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载荷下纳米锑颗粒在液压油中的最佳添加量不同,重载荷下纳米锑粒子表现出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纳米锑粒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液压油的抗磨减摩性能,这是由于磨痕表面形成了含锑元素的表面膜,起到良好的抗磨减摩效果.
纳米颗粒添加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纳米润滑技术的发展,纳米级材料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已经发现的纳米金属、纳米氧化物、纳米硫化物、碳纳米管、富勒烯、金刚石以及纳米磁性颗粒等都能使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大幅提高。该文综述了各种纳米颗粒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探究了它们的润滑机理。基于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比较了他们性能的优劣,提出纳米磁性颗粒作润滑油添加剂有其它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指出如何提高添加剂的分散稳定性是提高润滑油润滑性能的关键问题。
液压油的清洁性能
清洁度是液压油的重要性能,简要介绍了污染物和添加剂对液压油清洁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