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车气动系统的改进
该文从内燃机车工作时经常出现的故障入手,阐述了该内燃机车相应零部件的改进方法,为其他相关内燃机车气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素材。
液压制动轮缸活塞卡滞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制动轮缸是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他借助压缩空气的作用,为制动蹄提供必要的机械力量,以实现汽车的制动或减速。因此,其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和行驶中的安全。
多级气动液压弹射装置建模及性能研究
分析气动液压弹射方式的两种弹射装置类型,研究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油液为传动介质,且具备油液自缓冲结构的多级气动液压弹射装置的弹射性能。针对弹射过程中气腔气体复杂多变过程、封闭油腔油液流动非线性、多级缸运动关系的不确定性及油液缓冲结构,结合真实气体热力学效应,推导封闭油腔油液的压力动态变化模型及多级缸动力学非线性模型,建立描述多级气动液压弹射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方法,分析该多级气动液压弹射缸的运动规律及弹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多级气动液压弹射缸建压过程迅速,并能在0.2 s内以2.4 m有效弹射行程,将重1.5 t负载加速至19 m/s,弹射最大过载不超过16 g,且相邻两级缸的相对速度不超过15 m/s.
一般用压缩空气的等级和试验:介绍ISO DP8573(一)
一、前言众所周知,压缩空气的气源为大气。因大气中含有湿气和其他杂质,空气被压缩机吸入后,在压缩及输送过程中会进一步被污染。这些污染物归结起来不外乎水、油及固体粒子。由于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压缩空气的正常使用。所以,必须在压缩机之后配置相应的干燥器和高效过滤器,使压缩空气净化,以满足使用要
压缩空气中含油量的测量方法:介绍ISO DP8573之二
本文的原文是ISO DP 8573/2,由ISO TC118/SC4特设工作组编写,1988年7月完稿,1988年8月1日ISO TC118/SC4以35E发布,这里作为前文的附件二全文发表。
压缩空气微含油量的测定
<正> 随着科学研究和工业的发展,对测定压缩空气微含油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潜水人员呼吸用气源含油量的测定,船舶机舱油雾含量的测定,目前尚无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为此,我们对油雾取样及分析工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探索。通过实测,对比了三种采样方法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机电液集成智能控制、纯水液压元件及系统、液压元件噪声控制、微流控器件及系统、气动伺服控制、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及汽车、低比转速高扬程高速离心泵以及深海资源勘探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成果.
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油气润滑(2)
图1是油气流形成的示意图,单相流体油和单相流体压缩空气混合后就形成了两相油气混合流。两相油气混合流中油和压缩空气并不真正融合,而是在压缩空气的流动作用下,带动润滑油沿管道内壁不断地螺旋状流动并形成一层连续油膜,最后以精细的连续油滴的方式喷到润滑点。也因此,在油气润滑系统中,
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油气润滑(3)
4.1.4 大幅降低受润滑设备的运行和维护费用 4.1.5 对油品粘度的适应性好;油量计量准确 4.1.6 对环境影响小 4.1.7 监控手段完善,机电一体化程度高 4.1.8 系统运动部件少,运行可靠,维护量小 4.1.9 对受润滑的设备的大小没有限制,管道简洁且管道的布置不受走向限制 4.1.10 用户投资回收期极短
气液两相流体冷却润滑技术-油气润滑(9)
今天,世界上每个领域都有技术进步与创新,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REBS油气润滑作为一种创新的润滑方式和润滑理念同样展示了这一意义——企业只有不断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上,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维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