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中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换热特性
为了阐明非共沸混合工质在制冷、空调系统蒸发器中的换热过程,以及混合工质蒸发时的温度滑移现象为工程实际带来的某些特殊性,运用传热及热力学原理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发现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蒸发过程中蒸发介质存在极限流量的现象,并得到此类工质在可用能角度相比纯工质具有节能效果的结论(一般情况下,相对可用能损失减少40%~55%),最后将理论分析结论应用于几种常用的混合工质上,如R407c、R405a和R414b,并预测了这些工质在实际使用中的极限流量和可用能损失情况.
超临界CO2流体管内流动换热
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热力学特性和管内的换热特性,指出了影响换热的主要因素有热流密度、浮升力、压力、管径、流量、润滑油等.找出了计算CO2换热的2个适用性较好的计算关联式,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有待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蒸发式板片冷凝技术的物理特性研究
通过建立蒸发式板片冷凝器的实验平台,测试该新型冷凝器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的物性参数和状态参数,计算出板片的热流密度、整个制冷系统COP和能效比等主要换热性能参数和机组运行性能参数,从而得出此新型冷凝器的换热特性.为设计理想的蒸发式板片冷凝器提供研究方向。
R290的管内冷凝实验研究
用实验与关联式理论计算对比的方法,研究了自然工质丙烷在外径9.52 mm 的铜光管、内螺纹管及内交叉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冷凝实验的进口压力为1079 kPa (30℃) 和 1369 kPa (40℃),质量流速为100,150,200,250和288 kg/m2s,进出口状态均保持饱和状态.为获取平均局部换热系数,实验管段为套管式逆流换热器结构,分为1m 长四段,弯头相连.制冷剂在内管内冷凝,而10% 的乙醇溶液在管间流动.实验结果与大多针对非自然工质(CFC, HCFC或HFC)建立的关联式的预测结果基本吻合.
低螺纹管的冷凝换热分析
管壳式冷凝器是制冷空调、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换热器。在制冷工程中常用低螺纹管作为换热管,使其具有更好的换热特性。本文对低螺纹管的膜状冷凝换热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低螺纹管基本换热单元面积计算和低螺纹管在基管、翅片及翅顶上的凝结换热模型以及管簇对冷凝换热的影响模型,并对影响其换热的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模型对观客换热器得失优化设计和运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水产品解冻冷能回收利用污水换热器的研究
针对水产品解冻水中冷能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根据解冻水的特性,开发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解冻水回收利用的换热器。通过比较各种换热器结构型式,选用了人字形波纹板型换热器。进行了换热性能与流动阻力分析,建立了波纹倾角、波纹高度、波纹间距与努塞尔数、压降的关系,得出换热效果最佳时的波纹倾角、波纹高度、波纹间距组合。利用CFD软件分析,验证了设计的换热器换热效率高,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特性研究
建立异井循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回灌井水及其周围土壤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和模拟分析,得出回灌井与土壤间的热影响半径至少为2m;同时对取水井井水温度变化进行现场运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热泵运行期间,取水井水温相对稳定,即为初始温度。
R417A热泵空调换热器的温度分布特性
对一台以R417A为工质的热泵型房间空调换热器在不同室外干、湿球温度工况下的温度分布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管翅式换热器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找出其换热特性,在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建议。
矩形带肋通道中蒸汽与空气换热特性比较试验研究
模拟实际燃气轮机叶片内冷通道几何及传热结构,研究了蒸汽和空气在两面带有肋片的矩形通道中当雷诺数为10000~80000时的换热和摩擦特性。试验通道宽高比(肋片在宽面上)为0.5,肋间距p/e为10,通道阻塞比为0.047,试验通道长度L为1000mm。试验结果显示,蒸汽和空气在带肋通道中的平均换热系数,平均摩擦系数和换热性能随雷诺数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蒸汽在带肋通道中的平均换热系数比空气高30.2%,平均摩擦系数比空气高18.4%;蒸汽在带肋通道带肋面和光滑面上的换热性能比空气分别高8.4%和7.3%。
超临界CO_2微细管内传热特性研究
考察超临界CO2微细管内冷却条件下流动和换热的细观信息(管内不同截面湍动能分布,无量纲速度和温度分布以及湍流雷诺数分布等),结果表明:近壁处湍动能的变化对传热有较大影响,微细管内换热关联式需考虑浮升力的影响。对管径d=0.5,0.3,0.1 mm时,超临界CO2的换热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回归出管径小于0.5 mm时,超临界CO2在冷却条件下竖直向上流动和竖直向下流动时的换热关联式,作为对超临界CO2研究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