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旋风分离器顶部出口加筋平盖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

作者: 栾德玉 李龙斌 王松松 王风磊 郭祥忠 李沂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日期: 2024-09-07 人气:163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旋风分离器顶部平盖受力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了无筋板与设置三角形筋板和矩形筋板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通过线处理法对应力进行均匀化和当量线性化处理,依据标准JB 4732—1995进行应力分析与强度评定。分析结果表明设置筋板后平盖的应力集中程度和变形量显著降低;在筋板厚度和面积相同的前提下,以矩形筋板和三角形筋板为例,改变筋板形状能将筋板等效应力降低27%、变形量降低35%,同时能降低薄膜应力和一次加二次应力,有效提高平盖的安全性,可为平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ESPSO在翼伞气动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作者: 金焱骅 姚敏 赵敏 王松松 来源:仪器仪表学报 日期: 2024-02-07 人气:140
为建立更加精确的翼伞六自由度模型,采用生态系统粒子群(ESPSO)算法对目标翼伞的气动参数进行参数辨识,来获取气动参数值。首先对翼伞的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建立了参数辨识目标函数;然后,针对仿真飞行数据,分别利用粒子群算法和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使参数辨识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得到翼伞的气动参数值,通过比较发现,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平均误差为0.80%,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辨识结果平均误差为0.21%;最后,针对实测飞行数据,采用生态系统粒子群算法使参数辨识目标函数最小化,从而得到实验翼伞的气动参数值。通过对比利用辨识气动参数建立的翼伞模型输出数据与实测飞行数据,三轴的速度误差平均值小于10%。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为实际工程中的翼伞飞行性能研究及控制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四级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的初步研究

作者: 王松松 杨汉武 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日期: 2023-10-26 人气:11
一种四级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的初步研究
分析了四级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的电路结构,采用等效电路方法简化了电路,推导了输出电压波形的表达式。开展了冷测实验,结果显示传输变压器变压比约为4,变压器上升时间约为48ns。采用实验所测参数,利用PSPICE软件对全电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和冷测结果基本一致。将各元件参数代入波形表达式,结果表明:传输变压器上升时间计算值为12ns,与实验值(48ns)有一定差距;而传输变压器变压比计算值为3.98,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吹气对氮气火花隙开关重复频率运行性能的影响

吹气对氮气火花隙开关重复频率运行性能的影响
基于紧凑重复频率Tesla变压器实验平台,运用设计加工的紧凑型内部气流循环式火花隙开关,对吹气提高火花隙开关重复频率运行性能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重复频率小于50Hz时,火花隙开关击穿电压不稳定度(RMS)小于5%,不需要吹气;在给定吹气速度下,火花隙开关重复频率运行存在临界重复频率;火花隙开关重复频率运行存在最佳吹气速度,且最佳吹气速度与重复频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并可由实验确定;在优化吹气速度条件下,当气压处于0.7~1.5MPa范围时,该火花隙开关击穿电压不稳定度(RMS)小于3%;在2.0MPa的压强范围内,该吹气式火花隙开关可稳定工作至重复频率300Hz,击穿电压400kV。

传输线脉冲变压器次级线电感的优化设计

作者: 王松松 杨汉武 来源:强激光与粒子束 日期: 2022-09-11 人气:2
传输线脉冲变压器次级线电感的优化设计
建立并分析了传输线脉冲变压器的基本电路模型,采用优化次级线电感参数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次级线的阻抗,达到了抑制次级线对输出结果影响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讨论了2种典型的传输线脉冲变压器拓扑结构,在一般情况下,推导了二者输出脉冲电压幅值的计算公式,优化了各次级线电感大小的设计。结果表明,级间无耦合结构从第二级开始电感逐级增加,第n级次级线上电感的最优大小为第二级的(n-1)倍;级间有耦合结构中同一磁芯引起的各次级线电感大小应相同。最后,比较了各类结构的输出,指出级间有耦合结构所需磁芯量最少。

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作者: 杨卫波 王松松 刘光远 张苏苏 来源:流体机械 日期: 2020-05-22 人气:70
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与控制的试验研究
为了探讨土壤源热泵地下埋管传热强化及其控制的有效措施,基于相似理论搭建了垂直U型地下埋管换热模型试验台,进行了不同回填材料、不同间歇运行控制模式及不同进口温度对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及换热性能影响的试验测试;建立了垂直U型埋管准三维非稳态数值传热模型,分析了间歇运行与进口温度对土壤温度分布与埋管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热性能好的回填材料能有效提高地埋管的换热能力,但考虑到两支管间热短路的增加,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并非越大越好。同时,埋管换热量随运停时间比的减小和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此外,垂直地埋管可利用传热温差上层高于下层,因此,地埋管换热主要集中在中上层土壤。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下换热过程,其预测精度在5%以内。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