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某型微型客车发动机舱热管理仿真优化设计

作者: 杜子学 喻杨 文孝霞 沈宏丽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5-01-11 人气:138
某型微型客车发动机舱热管理仿真优化设计
对一款微型客车在爬坡工况下发动机舱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发动机舱内出现涡流及回流,部分部件超过容许温度等现象。利用网格变形软件、计算流体力学仿真软件及多目标优化软件建立多学科融合的联合仿真优化模型,通过在下进气格栅后部加装导流板,实现导流板竖向偏角的参数化,将超过容许温度部件的最高温度点、冷凝器和散热器的进气流量作为优化目标,对导流板角度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该微型客车下进气格栅导流板的最佳角度为上导流板10°,下导流板-8°。

基于ANFIS-PID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作者: 辛亮 杜子学 许舟洲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5-01-11 人气:53
基于ANFIS-PID控制策略的主动悬架动力学性能研究
主动悬架系统能显著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是未来车辆悬架的发展方向,其关键问题是如何设计合适的控制规则,使车辆始终处于最优减振状态。因此,为了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在1/4车辆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PID(ANFIS-PID)控制策略,并与传统PID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的主动悬架,采用ANFIS-PID控制的主动悬架能够更有效地降低车身加速度和轮胎动载荷,进一步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等效计算研究

作者: 许舟洲 杜子学 辛亮 杨震 来源:机械设计与制造 日期: 2025-01-11 人气:89
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等效计算研究
轮轨刚柔耦合动力学是车辆动力学及有限元研究的基础,跨座式单轨轨道的刚度较小及受力较大,相比车体更加适合做柔性化处理,但是由于跨座式单轨轨道梁的大尺寸使得计算难度较大,其刚柔耦合动力学的成果较少。针对柔性轨道的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采用等效原理将轨道梁的动态受压变形化为车辆轮轴所受的外力,并构建了轮轨耦合动力学方程,建立了基于迭代方法的轨道梁有限元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数据比较,验证了迭代的收敛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等效力及迭代方法可以有效的计算跨座式单轨刚柔耦合动力学。

液压减振器失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 杜子学 马加兵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21-12-06 人气:108
液压减振器失效对跨座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以某国产跨座式单轨车辆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跨座式单轨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液压减振器不同失效工况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倾覆系数、水平轮径向力、车体侧滚角和运行平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在曲线轨道运行过程中,液压减振器不同位置失效工况下车辆的倾覆稳定性、抗脱轨稳定性与运行安全性均会变差,且发生工况五或工况六时,动力学性能最差,此时会严重影响到车辆的稳定运行,应减速停车疏散乘客;而车辆在直线轨道以最高运行车速75 km/h运行时,液压减振器不同的失效工况下车辆的横向和垂向平稳性与正常工况运行相比,横向平稳性影响较小,但对车辆的垂向平稳性影响较大。

跨座式单轨弓网耦合鲁棒主动控制策略

作者: 刘朝涛 蓝立俊 杜子学 杨震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21-07-22 人气:127
跨座式单轨弓网耦合鲁棒主动控制策略
单轨列车在运行中,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刚性接触会产生振动,这会降低弓网的受流质量和寿命,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H∞控制器主动控制策略来改善弓网关系。针对单轨列车建立了弓网耦合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及直流电机模型,在60和80 km/h的不同时速下,分析了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下接触力的大小,以及电机主动控制的响应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60和80 km/h的速度下,接触力标准差分别降低了9%和8%;并且在高速运行下也能够满足接触力的调节要求,能够明显降低接触力波动,提高弓网的使用寿命。

基于响应面法全液压湿式驱动桥壳可靠性优化

作者: 周军超 杜子学 王洁 廖映华 来源: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19-08-02 人气:222
基于响应面法全液压湿式驱动桥壳可靠性优化
为解决湿式驱动桥壳结构传统优化中的低效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将响应面模型与可靠性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建立全液压湿式驱动桥壳有限元模型出发,结合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案,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驱动桥壳的二阶响应面近似模型。在此基础上,以驱动桥壳最大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驱动桥壳结构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建立可靠性优化模型。对某驱动桥壳的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桥壳最大应力降低了10.91%,桥壳质量降低了10.93%,在满足相应强度要求的条件下有效降低桥壳的质量,达到可靠性设计的目的。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