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yperMesh的磁悬浮储能飞轮模态分析
以模态分析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在Hyper Mesh环境下建立了某磁悬浮储能飞轮模态分析模型,利用Radioss求解器求解并提取前6阶固有频率与振型。利用springs单元模拟磁轴承,利用bolt单元与接触单元contact装配零件使计算模型更加接近实际储能飞轮装置。利用单自由度法对系统进行实验模态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磁悬浮储能飞轮在低频段的振动模态主要为转子的刚性偏转,在高频段的振动模态主要为定子弯曲与轴向上下振动、转子弯曲振动。模态分析结果为磁悬浮储能飞轮的动态性能研究、结构总体设计优化以及系统控制策略建立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汽车空调实验装置振动的频域分析
利用动态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对汽车空调实验装置中制冷压缩机的振动进行了研究,制冷压缩机整机振动的频域特性表明其与振动的固有特性和压缩机的工作转速相关。在整机振动控制过程中,根据频域特性提出了控制策略,从而确保了实验装置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使机组振动与噪声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在制冷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中的应用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传统理论计算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智能型的制冷压缩机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和泛化能力提高了制冷压缩机容积效率和电效率的计算模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智能型制冷压缩机模型很好地改善了传统理论计算模型精度,而且适应能力更强;并且人工神经网络和传统理论模型的融合程度,对于制冷装置仿真系统的优化和仿真精度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中间温度的NH3/CO2自然复叠制冷系统研究
建立了NH3/CO2自然复叠制冷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模拟得到了压缩机吸排气压力、不同冷凝和蒸发温度下COP、冷凝蒸发器工质需求量随中间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统在每个工况下都存在使COP最大且按规律变动的最佳中间温度;排吸压比与中间温度呈线性关系以及工质需求量随中间温度按比例变化等。研究结果为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夏热冬冷地区回路热管应用于农村通信基站散热的特性研究
农村通信基站的能耗已逐年上升,夏热冬冷地区如何利用自然冷源来代替基站空调成为当前农村通信基站节能减排的核心问题之一。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农村通信基站散热的铜/ 甲醇回路热管(LHP)装置,试验研究了不同布置方式、不同充液率以及不同空气流速下LHP 的换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LHP 蒸发端布置在机柜3/4 处,能有效降低机柜整体散热量,满足基站运行温度30 ℃界限,同时能优化LHP 启动特性和基站换热特性;保证热管运行在最优工况下,热管充液率应为50%;为了提高LHP 换热效率,机械送风风速维持在3-5 m/s,能满足LHP 换热要求,并且降低了风机能耗;当机柜的设备散热功率为1 kW 的时候,热阻达到了0.008 K/W 左右,表明回路热管系统运用在基站散热具有良好的传热特性。
-
共1页/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