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温FT-IR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校准方法
针对材料发射率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了超高温傅里叶变换(FT)光谱发射率测量系统.为校准材料光谱发射率的测量结果,建立了包含辐射传交换、固体热传导、辐射测温在内的发射率校准模型.通过校准模型定量分析了试样辐射热损、厚度、热导率等因素引起的发射率测量误差.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导致试样测量温度偏高,而发射率测量结果偏低.测量了真空环境下2000℃时纯度为99.99%石墨的光谱发射率曲线.采用模型校准后的发射率曲线与文献比较,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该方法在超高温发射率测量技术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
长波及中波红外鱼眼镜头的计算机设计
按Tchebycheff积分方法计算垂轴像差曲线面积,进而建立基于这种面积的像质指标,以模拟阻尼最小二乘法中评价函数的构思,并将其融合于适应法光学设计程序中,实现两种优化思想的'复合';借助这种复合优化能迅速改善初始结构,促成鱼眼镜头自动设计过程快速收敛;提出光学自动设计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多链节--可循环的'病态'处理方法;其中虚拟透镜技术可克服久禁不止的光线'溢出'、摆脱'病态'和求得最简光学结构,虚拟变光阑技术和'病态'处理方法可克服优化过程中的慢收敛、发散、震荡或无优化解的困难,促成快速而稳定地收敛;最后列举了实例.
FTIR发射光谱中室内气体热辐射源的优化设计及辐射特性研究
从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量室内高温气体的红外发射光谱出发,对气体辐射源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讨论了辐射源的几何参数——R、f、H的范围,指出了获得高温气体不连续发射光谱和连续发射光谱的条件;对高温气体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
毫米波辐射计定标系统
描述了研制的小口径天线毫米波辐射计自然变温智能定标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所有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分析.利用该系统对8mm狄克式辐射计进行了定标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该定标系统的天线温度不确定度为1.0582K.
内壁反射式远红外激光干涉仪的设计和应用
介绍用于HL-2A 偏滤器托卡马克装置的远红外(FIR)激光干涉仪及其在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中的应用.一种新的软件比较相位技术被用来计算相移.自恰式光路设计方法用于内壁挂镜光路的设计.防污染装置延长了真空室中反射镜的使用寿命.电子密度测量结果表明偏滤器位形的等离子体放电减小了等离子体与第一壁的相互作用,等离子体密度比孔栏放电位形的略为偏低.
宽频带治疗仪的设计及治疗机理研究
讨论了宽频带红外辐射治疗仪的设计原理,治疗机理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前景。
轻量化45°旋转扫描镜系统
叙述轻量化45°旋转扫描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以及高精度驱动电源,并给出试验结果。
凝视型地球辐射探测仪的辐射标定技术研究
凝视型地球辐射探测仪是我国的新型空间应用遥感仪器,仪器具有全波探测通道和短波探测通道,采用腔体探测器,对地凝视观测,视场覆盖地表边缘,用于从空间的低轨道卫星平台测量地球辐射出射总量,提供地球辐射收支信息.作为定量化应用的遥感仪器,对仪器提出了高精度的定标需求,本文结合仪器的设计特点,提出了使用辐射标准传递方法,先用黑体标定凝视型地球辐射探测仪全波腔体探测通道,继而用全波通道标定积分球,再用标定好的积分球对凝视型地球辐射探测仪短波探测通道进行标定的办法,提高了短波探测通道的辐射标定精度.
激光高度计探测视场角的测试研究
激光高度计的探测视场角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论述了视场角对系统探测性能的影响.受到回波杂散光和探测器响应不均匀性的影响,激光高度计的探测视场会随回波能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而回波能量随探测距离发生变化.本文提出了测试激光高度计整机探测视场角的方法,并且模拟了系统在实际工作状态时的情况;对于有近程延时保护的系统,给出了测试的解决方案.对设计视场角为1.5m rad的激光高度计进行了测试,调节模拟回波信号能量至5×10-8W,模拟其工作距离为200km时的工作状态,得出系统的探测视场角为1.46m rad.
波长扫描法测量光纤偏振模色散研究
利用基于波长扫描法而改进的测试装置对一段很短长度(2m)保偏光纤进行了测量,采用极值密度法计算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有效的信号提取方法,大大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