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数字阀滞环颤振补偿技术研究
建立了2D数字阀的数学模型,对2D数字阀的由齿隙产生的滞环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提出了在输入信号上叠加一高频颤振信号以减小甚至消除2D数字阀的滞环特性颤振补偿技术。利用专门的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的样阀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颤振补偿技术后,当颤振幅值为25%、50%、100%齿隙量时,滞环宽度由2.2%分别降为1.7%、1.1%、0.5%。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颤振技术在一定的频率和幅值的颤振信号作用下,可以减小或消除2D数字阀的滞环特性。
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桨齿轮传动中心距与偏心量的计算
在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与变桨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中,由于加工误差的因素,常使得偏航变桨驱动齿轮系统与偏航变桨的大齿圈的中心距与理论设计值存在一定的偏差,由此造成齿轮啮合时齿隙无法调整至标准设定状态,在系统传动过程中易于发生传动系统故障。为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桨传动系统中的此类问题,通常在偏航变桨的驱动系统设计时,使输出轴相对于安装法兰预留一定的偏心量,通过调整驱动系统安装的角度进行调整,已达到调整、控制齿轮传动系统中心距的目的。
供油单元零件自重对齿隙检测结果的影响
供油单元实测齿隙与图纸要求数据偏大,针对实测齿隙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零件尺寸检测,并进行了理论计算,最终判定为供油单元零件自重引起齿轮轴偏离了轴承孔的中心位置,而导致供油单元实测齿隙与图纸要求不相吻合.
主减速器选配、调整技术研究
通过对主减速器结构介绍,针对其结构特性及其装配调整的工艺难点,提出了多种改进方案和多种选配、调整用的工装设计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终通过试验确定最优的实施方案。
2D数字阀滞环特性颤振补偿实验研究
2D数字阀的滞环特性会对电液控制系统的精度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先对数字阀工作原理,滞环特性产生原因及颤振补偿机理进行阐述,然后搭建实验平台,对2D数字阀滞环特性的颤振补偿进行实验研究,并比较颤振信号叠加前后的实验结果。研究表明:在没有叠加颤振时,滞环达到4.2%,加入颤振信号后,在20MPa压力下,滞环可以减小到1.3%,在10MPa压力下,滞环减小到1%以下,颤振幅值大时几乎减为0。实验结果表明:在较低压力,颤振幅值较大时,滞环几乎能达到完全的补偿,系统压力越小、颤振的幅值越大,滞环补偿效果就越好。
2D数字阀滞环颤振补偿技术研究
建立了2D数字阀的数学模型,对2D数字阀的由齿隙产生的滞环进行了研究和仿真分析,提出了在输入信号上叠加一高频颤振信号以减小甚至消除2D数字阀的滞环特性颤振补偿技术。利用专门的实验平台对所设计的样阀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颤振补偿技术后,当颤振幅值为25%、50%、100%齿隙量时,滞环宽度由2.2%分别降为1.7%、1.1%、0.5%。理论和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颤振技术在一定的频率和幅值的颤振信号作用下,可以减小或消除2D数字阀的滞环特性。
-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