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模态转换压电钻
提出了一种新型模态转换压电钻。该压电钻将钻头斜向安装在定子基体上,形成一个纵弯模态转换器。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使定子基体产生纵向振动并通过纵弯模态转换器将该纵向振动转换成钻头部分的局部弯振,从而在钻头端部合成为椭圆运动,为切削及钻孔提供动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压电钻进行结构设计,仿真了钻头在设计工作频率下的切削轨迹。根据仿真结果试制了一台样机,对该样机进行了激光扫频实验,结果表明,样机工作频率为56kHz,切削频率可达336×104次/min,切削幅度则可控制在微米级。实验表明该样机配上普通牙钻,可在普通打印纸、硬纸板、铝板、钢板上进行切削、钻孔等操作。
扭转模态在充水管道缺陷检测的实验研究
研究了充水管道中扭转模态的传播特性.通过理论分析可知最低阶扭转模态T(0,1)适合用于充水管道中的缺陷检测.在实验中利用研制的传感器在充水管道中激励出T(0,1)模态,并利用频率50kHz的该模态对4m长充水管道中两种不同类型的缺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T(0,1)模态的超声导波可以用于充水管道的缺陷检测.
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设计理念及气动特性
组合循环发动机的进气道特性是决定整体方案可行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XTER(Xiamen Turbine Ejector Ramjet)组合动力总体需求,详细梳理了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的设计理念及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组合进气道的流动结构及特性规律。结果表明,XTER组合进气道各设计要素及设计约束相互耦合,分流调节机构是组合进气道设计的核心,其设计难度高且使设计要素的相互制约问题更为突出。在全速域马赫数0~6范围内,XTER内收缩组合进气道的流动结构差异显著,但总流量系数均维持在0.75以上,有效保障了组合发动机的流量捕获,且分流调节机构能够实现模态转换过程中流量的平稳过渡。在马赫数2.5涡轮-引射亚燃模态转换过程中,引射亚燃通道及超燃通道总压恢复均稳定上升,在模态转换完成时总压恢复均接近或超过0.85。在区间马赫数3~4.5的引射亚燃-超燃...
并联式TBCC排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的流场特性研究
为了研究并联式TBCC(Turbine ba<x>sed Combined Cycle)排气系统在模态转换过程中出口流场的变化特性及其气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动网格等技术完成了某并联式TBCC组合排气系统在整个模态转换过程中的非定常数值模拟。同时,对该排气系统模态转换过程中若干工况时的冷流进行了风洞试验,并将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态转换过程中,并联式TBCC排气系统出口流场的波系结构十分复杂,分流板出口激波对排气系统的气动性能产生了一定影响;TBCC排气系统的推力系数始终保持在0.9以上,但其产生的升力变化较大;风洞试验获得的壁面压力分布及流场纹影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
倾转多旋翼飞行器结构布局及其转换控制技术综述
倾转旋翼机是融合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优点的新概念飞行器,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旋翼倾转过程中复杂的气动特性,使模态转换飞行控制成为倾转旋翼机的技术难点。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倾转多旋翼的研究发展,重点分析了不同气动布局的倾转多旋翼机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的控制方法与倾转策略,最后简单介绍了自主设计的一种基于分布式动力构型新型倾转旋翼。
一种小长高比组合发动机喷管气动设计及性能分析
在强几何约束条件下,对一种Ma=0~6.0的小长高比组合发动机喷管气动设计开展了初步研究。采用特征线法设计程序开展了喷管型线设计,并对设计点马赫数选取、三维侧向膨胀角、喷管双通道相对位置对喷管气动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给出了兼顾空间有效利用与喷管气动性能的喷管气动设计方案。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降低设计点马赫数可以改善组合发动机喷管在低马赫数飞行时的性能,避免喷管出现严重过膨胀;喷管保持出口高度不变时,随着侧向膨胀角的增大,其高马赫数气动性能较优,而低马赫数气动性能下降严重。涡轮/冲压发动机喷管出口相对位置对并联布局组合发动机喷管转级点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且存在一个最佳位置布局,使得转级点达到最优的推力性能。获得的组合发动机喷管在设计马赫数下的推力系数约为0.920,模态转换过程流场平稳过渡,推力系...
-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