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玻璃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情况综述
概述了废弃玻璃的粒径、颗粒表面处理方法和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碱硅酸盐反应、抗渗性、抗冻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废弃玻璃在混凝土工程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废弃玻璃混凝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总结分析了水泥品种、掺合料及拌和物稠度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泥品种以及掺合料的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差异,提出了不同建造工况下水泥品种、掺合料的选择方法,综述了拌和物稠度在3D打印混凝土制备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提出了3D打印混凝土材料在研发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实际生产的多因素正交试验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
基于搅拌站的实际生产原材料,通过水胶比、目标孔隙率和掺合料掺量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综合影响顺序为:目标孔隙率>水胶比>掺合料掺量,性能最优的组合为:水胶比0.25、目标孔隙率20%、掺合料(粉煤灰+矿粉)掺量12%+12%。可为搅拌站透水混凝土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时变扩散模型研究
以Fick第二定律为基础,综合考虑时变、氯离子结合作用、环境温度、混凝土劣化、相对湿度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合初始边界条件,建立了一维、二维、三维修正的氯离子扩散理论模型。通过模拟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多维扩散,对比分析了不同服役年限、水胶比、掺合料掺量等对氯离子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工程实例和试验论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盾构隧道回填用自流平泡沫混凝土试验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HTFC掺合料、减水剂、发泡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改进了用于输送、生产和浇筑的施工设备。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顺序大小为:发泡剂掺量>水灰比>减水剂掺量>HTFC掺合料掺量。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的自流平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灰比0.5~0.6、HTFC掺合料掺量35%~40%、减水剂掺量1.00%、发泡剂掺量3.0%~3.5%。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介绍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地下工程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技术,通过方案的对比及论证,最终确定混凝土采用60d强度评定标准,在配比上加大掺合料用量,不采用膨胀剂,采用部分粒化高炉磨细矿渣粉,并在施工中采取切实、有效的"跳仓法"工艺,使工程质量达到了高标准。
严寒地区明渠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针对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用复合水泥取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在混凝土中掺入复合纤维、Ⅱ级粉煤灰、萘系高效减水剂,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了明渠混凝土的配合比,定性分析了试验中几种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
煤渣粉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用煤渣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制备C50高性能混凝土,并与Ⅱ级粉煤灰复掺,研究煤渣粉掺量对水泥凝结时间、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煤渣粉替代部分水泥可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优于Ⅱ级粉煤灰;煤渣粉掺量为2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为空白样的120%;煤渣粉与粉煤灰复掺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结果显示,煤渣粉可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的掺合料。
矿渣、沸石粉复合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试验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用水量、砂率、沸石掺量、矿渣掺量、沸石比表面积5因素对矿渣-沸石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综合考虑各因素对三指标的影响,得出制备C40混凝土的适宜配合比为:水量160kg/m3,砂率40%,矿渣掺量30%,沸石掺量15%,沸石比表面积530m2/k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形貌进行了简要分析。
改性胶凝粉替代矿渣微粉作混凝土掺合料试验研究
通过矿渣粉、粉煤灰、石灰石、石膏的复合使用,生产的改性胶凝粉可有效改善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减少收尘灰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