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绕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非定常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刘沛清 邓学蓥 孔繁美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8 人气:191
绕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非定常性的实验研究
详细地给出了尖锥头和椭球头细长旋成体大迎角绕流非对称侧向力的时均值和脉动值的实验结果,特别是检测了侧向力低频大振幅分量的脉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迎角0°~40°范围内时均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实验结果和由横流理论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时均侧力系数存在的迎角范围及其最大值尖锥头明显大于椭球头旋成体。由侧力瞬时值的时间过程表明,细长体大迎角绕流非对称背涡具有明显的非定常特征(即使在中等迎角30°~40°情况下,绕流就表现为非定常的),反映在侧力系数过程线上是一个非周期的随机过程,由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分量组成。其中,低频大振幅分量由分离涡核的振动引起,中等频率分量由类似于Karman涡的脱落引起,高频小振幅分量主要由分离剪切层中的小尺度湍涡(eddies)和来流湍流度引起。实验还发现,虽然随迎角的...

外部声激励对流动非对称性的控制研究

作者: 侯跃龙 白存儒 范召林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47
外部声激励对流动非对称性的控制研究
通过外部声激励、热线频谱采集等一系列试验研究,讨论了声激励对大迎角细长体当地侧向力、模型背风面空间流场的影响,分析了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的特点。并给出了声激励前后功率谱的变化。

Re数对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及气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 刘沛清 王刚 邓学蓥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5 人气:163
Re数对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及气动力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细长拱柱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不同截面测压结果分析,探讨了绕流Re数对非对称涡结构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得出Re数不仅影响分离线位置和绕流流态结构,而且影响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及其分离涡的强度,非对称性的出现与细长体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的强度不等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同种流态下,两侧边界层的绕流特征和分离涡强度不等是造成侧向力的主要原因;在两侧不同的流态下,转捩不对称是产生大侧向力的主要原因.

亚临界雷诺数细长体绕流流态随迎角的变化和分区

作者: 王刚 邓学蓥 王延奎 陈学锐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4 人气:146
亚临界雷诺数细长体绕流流态随迎角的变化和分区
通过在北航1.2m水洞中利用染色液显示和激光片光技术的显示实验以及在西工大NF-3风洞中进行的表面测压实验,对拱形头部细长旋成体在无侧滑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和流动特性随着迎角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流动显示和测压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对迎角从0°到90°范围内绕细长体的流动进行了流态分区,即细长体绕流经历6种流态:极小迎角下(0°≤α≤3°)物面附着绕流流态、小迎角下(3°<α≤25°)背部对称旋涡流态、中等迎角下(25°<α≤40°)背部2个非对称旋涡流态、大迎角下(40°<α≤60°)的非对称多涡系复杂流态、特大迎角下(60°<α<75°)背部多个旋涡依次破裂的流态、极大迎角下(75°≤α≤90°)背部类卡门涡街(或随机尾迹)流态.阐述了不同区域的流动特性和气动特性.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作者: 范召林 王元靖 侯跃龙 白存儒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4 人气:80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非对称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简要介绍了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试验结果,分析了Re数、湍流度和安装条件等因素对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探讨了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产生机制.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该研究得出的一些支持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产生机制的空间动力不稳定性观点的理由.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中的头涡与卡门涡的脉动压力特性

作者: 马宇 刘沛清 邓学蓥 邵延峰 来源: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日期: 2020-06-04 人气:84
细长旋成体大迎角绕流中的头涡与卡门涡的脉动压力特性
在迎角很大时细长旋成体背部流场沿轴向通常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域,其中卡门涡脱落区域位于后体,而头涡区域靠近旋成体头部.为了寻求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两个风洞中分别用两个细长体模型进行测压和流动显示实验,得到了沿旋成体轴向不同区域的压力脉动特征,即头涡的脉动幅度相对卡门涡较大,而频谱峰频率则较低,而且随着迎角的进一步增大,头涡区会完全消失.
    共1页/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