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层析成像用X光高分辨探测器技术
探测器技术是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阵CCD器件,采用光纤和光纤面板进行光耦合及传输的扇形束线阵扫描X射线新型探测器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探测器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且分辨力高(约50μm)等特点,可以实际应用于工业X-CT系统之中.
基于SOA和改进M-Z干涉仪的光分组头提取方案
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和改进的马赫-曾德尔(M-Z)干涉仪的全光分组交换的分组头提取结构和方案。通过讨论SOA-改进的M-Z干涉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得到使性能优化的系统参数。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在分组头和净荷速率分别为2.5 Gb/s和40 Gb/s时,系统提取分组头的对比度达到15 dB以上。另外,该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可扩展性好和易于集成的优点。
石英加速度计温度漂移的小波网络建模
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中所使用的石英加速度计的输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漂移比较显著,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了其静态温度特性,提出了利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补偿的方案。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其拟合精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补偿加速度计的温度漂移误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浊度仪
采用光散射与透射比值法设计了一种智能浊度仪,消除了元件老化、光源变化对浊度测量的影响,优化了信号采样电路,使用AT89S52单片机实现信号的检测与数据处理,经验证浊度仪输出在测量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
P80C552微控制器在微波治疗仪上的应用
阐述了利用P80C552这种内部带有ADC的微控制器在微波治疗仪上的应用,简要介绍了微波治疗仪的组成原理及其功能,并详细描述了该微波治疗仪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内容,同时对微波治疗仪的一些组成部件进行了相应的介绍。简要描述了P80C552这种微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和在80C51基础上新增加的功能。通过对微波治疗仪的智能化自动控制,使得此微波治疗仪工作运行比没有利用微控制器的情况更加稳定可靠,测试结果也表明该设计是切实可行。
X光工业用CT成像二代扫描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分析X光工业用CT成像二代扫描的特点,提出了实现二代扫描的两种运动控制方案.分析并比较了二代扫描的平移和分度运动(平移+旋转)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系统扫描效率的两种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的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了相应的硬件电路及软件,获得了预期的试验效果.
工业X-CT二代扫描运动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研制了一套工业X-CT二代(Ⅱ代)扫描运动控制实验装置,即"平移+旋转"的扫描运动系统.针对Ⅱ代扫描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旋转运动,根据其运动特点,获得旋转运动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开发软件,在时域和频域对系统的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校正,改善其响应性能,以达到对二代扫描运动实验系统的最优化控制.
空间分布压电驱动的多自由度微定位新方法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空间分布压电驱动的多自由度微定位新技术.采用多个压电驱动器的空间并列分布实现六自由度精密微定位.本文作者阐述了微定位原理,建立了载物台位姿与驱动器伸缩量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微定位装置的构造.
捷联惯导系统中光纤陀螺温漂补偿研究
针对捷联惯导系统中光纤陀螺零偏在快速启动和不同温度条件下漂移较大的问题,从理论和大量试验上研究了其静态时、温漂特性,建立了影响导航系统姿态精度的温度漂移误差补偿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光纤陀螺零偏的温度输出特性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补偿后其在全温工作范围内的航向和姿态保持精度达到0.5(°)/300s,较补偿前提高了60%以上,并将准备时间由原来的3min缩短到10s内,满足某型弹载系统要求。
工业X-CT二代扫描运动控制系统及其仿真
研制了一套工业X-CT二代(Ⅱ代)扫描运动控制实验装置,即"平移+旋转"的扫描运动系统.针对Ⅱ代扫描运动控制系统中的旋转运动,根据其运动特点,获得旋转运动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开发软件,在时域和频域对系统的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校正,改善其响应性能,以达到对二代扫描运动实验系统的最优化控制.
-
共1页/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