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地面微生物控制与检测
研究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微生物控制技术的目的是指导后续长期驻留阶段密封舱微生物的控制工作。文章以某中短期驻留载人航天器为例,分析了航天器发射前地面研制阶段微生物控制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控制方法,并对舱内微生物控制情况进行了实际检测。测试结果表明微生物控制水平满足驻留要求,控制措施有效。
我国载人航天器大型密封舱结构制造技术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以载人航天器大型密封舱结构为代表的航天器制造技术,实现了长足进步和跨越式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实现了铝合金蒙皮加筋结构载人密封舱体的高精度制造;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突破了我国载人航天器向整体壁板结构的跨越;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解决了球面壁板精密成形、空间曲面焊缝的自动焊接、超大舱体结构移动机器人加工等多项重大技术创新,实现了我国空间站超大型载人密封结构长寿命、高可靠制造。载人航天工程30年,形成了具有我国载人航天特色的制造技术和制造能力体系。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结构超高速撞击易损性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是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在轨安全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保障,为掌握载人航天器密封舱防护结构易损特性、准确获取密封舱防护结构易损性模型,基于二级轻气炮,开展了某载人航天器玄武岩/芳纶纤维填充式防护结构试验件撞击试验,获取了3类防护结构试验件撞击极限直径,完成了防护屏、填充层和舱壁结构撞击损伤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撞击速度下,防护屏穿孔孔径与弹丸直径正相关,玄武岩/芳纶纤维填充层对弹丸和碎片云有较强破碎作用和能量分散作用,降低对密封舱结构损伤,沿主撞击方向碎片云能量是引起舱壁结构花瓣形裂纹穿孔的主要因素。针对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算法和多元线性/非线性回归方法对NASA Christiansen方程、W-S穿孔方程进行修正,提升了预示精度,其中总体预测率从59.1%提升到100%,安全预测率从81.8%提升到100%,准确建立了适用于...
载人航天器常见密封结构的失效分析
载人航天器密封结构有低漏率、高可靠、长寿命等要求。文章对载人航天器中的穿舱法兰、舱门、阀门等密封结构及其典型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于静密封,针对压缩量过大导致橡胶密封圈加速老化和低温下导致橡胶密封圈接触应力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于动密封,分析了剪切应力过大导致橡胶密封件疲劳磨损、长期静置导致粘附和密封槽设置不合理导致局部压缩量不足等现象。通过对失效机理的分析,结合改进措施的仿真分析验证和试验验证效果,提出了各类典型结构部位、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密封设计规范。
-
共1页/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