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型轨道清扫车吸尘口参数优化研究
槽型轨道清扫车是利用负压空气动力技术工作的新型车辆,用于现代有轨电车轨道槽的清扫。为了合理优化吸尘口结构,采用DPM气固两相流的方法,对离散相污染物颗粒在吸尘口内的运动过程以及连续相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确定出影响吸尘口出口颗粒质量流量Qm的三个主要因子:前板长度W1、后板长度W2、顶板高度W3。同时运用CFD和DOE仿真技术,进一步优化吸尘口的结构参数,提高吸尘效果。结果表明:适当缩小前板和后板长度差,其大小组合比例控制在4:6至6:4之间,顶板高度控制在(10-20)mm之间,约为侧板高度的(1-2)倍,均有利于改善吸尘效果;前板长度相比后板长度、顶板高度对吸尘效果影响更为显著,前板、后板和顶板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出口颗粒质量流量也有重要影响。为槽型轨道吸尘口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基于FLUENT的槽型轨道清洗射流的参数优化仿真分析
高压水射流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清洁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轨道清洁。为了获得高压水射流对槽型轨轨面的最佳清洗效果,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分析软件FLUENT,对水射流的清洗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依据仿真结果分析了轨道面的受力与水射流的流动情况,并对水射流的入射角与靶距进行了优化分析,最后得出在指定的条件下,射流的最佳靶距为10~15cm,最佳入射角为25°。
-
共1页/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