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镍铁渣-矿渣复合微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以配制强度等级为C30、C35,坍落度达100~140 mm的掺镍铁渣-矿渣复合微粉混凝土(镍-矿混凝土)为例,进行了镍-矿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首先,测定了镍铁渣-矿渣复合微粉掺量为10%~50%的复合水泥胶砂的28d抗压强度,定义了不同复合微粉掺量下的复合水泥强度折减系数。然后,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中的保罗米公式为基准,采用复合水泥强度折减系数对其进行修正,初步计算了复合微粉掺量为10%~50%的镍-矿混凝土配合比。最后,经过试配和调整,配制出了满足强度和坍落度要求的C30、C35镍-矿混凝土,从而确定了最终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镍-矿混凝土,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再生混凝土基于抗碳化性能的配合比设计研究
将总功效系数法运用于评价大气环境下再生高性能混凝土(HPRC)抗碳化性能的指标体系。该方法以混凝土结构抗碳化性能和抗渗透性作为长期性能的主要设计指标,用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渗透系数进行考核;短期性能用混凝土的工作性与强度评价,工作性以坍落度与扩展度为考核指标,强度则根据结构受力状态选择抗压强度或抗折强度为考核指标。将以上四个性能指标做归一化处理后融为一个整体指标,即总功效系数,作为HPRC基于抗碳化性能的设计指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配合比设计流程与实用设计表达式。
严寒地区明渠混凝土的性能研究
针对内蒙古地区气候特点,用复合水泥取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在混凝土中掺入复合纤维、Ⅱ级粉煤灰、萘系高效减水剂,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优化了明渠混凝土的配合比,定性分析了试验中几种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
玄武岩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正交试验研究
通过对96个掺加乱向短切玄武岩纤维后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正交试验测试与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在满足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工作性等方面最佳性能时的优化配合比,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提供了依据。
铜矿尾砂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根据地方废弃物的特点,把铜矿尾砂和再生骨料结合起来,代替砂石应用到普通混凝土中,通过调整外加剂掺量,保持水胶比不变,制作相应试件,测定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耐久性。结果表明,掺铜矿尾砂及再生骨料并未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明显降低,甚至有所提高。保持水胶比不变,调整铜矿尾砂和再生骨料用量,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不明显。
三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
以河南平顶山某大厦基础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UEA微膨胀剂、JKR复合减水剂及粉煤灰三掺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管理、质检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及经济效益。
碱矿渣泡沫混凝土配合比和孔结构研究
以矿渣掺量系数、溶胶比、碱当量为参数,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到以水玻璃为激发剂的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因素中,碱当量对碱矿渣泡沫混凝土28d的抗压强度、干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均为最高,其次是溶胶比,矿渣掺量系数影响最小。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对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孔结构进行分析,得到表征孔隙率、平均圆度系数、平均孔径、孔径分布等孔结构参数,分析可知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与其孔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孔隙率和平均孔径越小,抗压强度越高、导热系数越大;碱矿渣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与孔隙率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888。
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针对现行普通混凝土的常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一种基于紧密堆积理论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该方法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现行规范为基础,参考紧密堆积理论,通过试验拟合出试配强度和浆骨比之间的定量关系以及试配强度和最优砂率的关系,从而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最为关键的两个参数(单方用水量和砂率),最终根据配合比设计规范计算得到各组份的配合比设计结果,具有系统化和可程序化的优点。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计算方法相关参数优化
针对应用全计算方法进行C40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存在胶凝材料总量及砂率等相关参数偏大的问题,引入修正系数,并通过试验确定了该系数合理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采用相关参数优化后确定的配合比,不仅可以配制出强度满足要求、抗Cl-渗透性能良好的高性能混凝土,而且降低了胶凝材料用量。
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大型多层停车库薄壁清水混凝土配制技术
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大型多层停车库薄壁清水混凝土配制技术。通过建立新拌混凝土性能量化参数,试验验证了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粉、外加剂等对清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根据确定的性能量化参数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薄壁结构清水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设计。验证结果表明,所配置的清水混凝土均符合项目中对薄壁清水混凝土性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