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碳化试验的结构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针对某水工混凝土结构实体,对不同部位、不同强度的不带浆层芯样(A类试件)、带自然碳化浆层芯样(B类试件)进行了快速碳化试验,分别建立了A、B类试件在自然碳化环境下的碳化深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A类试件的早期碳化深度小于B类试件;随着碳化时间的增长,A类试件的碳化深度会超过B类试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大,A、B类试件达到相同碳化深度所需的时间越长;A类试件的碳化速度系数大于0.50,而B类试件的碳化速度系数小于0.50,说明自然碳化浆层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碳化;基于A、B类试件建立的试验室碳化深度预测方程可用于混凝土结构抗碳化性能的合格性判定;基于B类试件建立的自然碳化深度预测方程的精度较高。
粗骨料级配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
采用不同级配粗骨料(5~20 mm、20~40 mm二级配粗骨料和5.0~31.5 mm连续粒级粗骨料)进行了不同水胶比(0.45和0.54)对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早期收缩率均在初凝后10 h内快速增长,初凝后10 h的收缩率均达到了72 h收缩率的60%以上;对于相同水胶比的粗骨料混凝土,经骨料级配优化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率变小;对于粗骨料相同的混凝土,水胶比增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率减小。
预制混凝土砌块护坡应用技术探讨
阐述了国内外对预制混凝土砌块护坡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预制混凝土砌块护坡应用技术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可为进一步制定预制混凝土砌块护坡应用方面的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
掺加粉煤灰的硬化砂浆中水泥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为选出误差较小且适应性较强的测定掺加粉煤灰的硬化砂浆中水泥含量的方法,成型了不同粉煤灰掺量的砂浆试样,标准养护到不同龄期后,分别利用CaO法、葡萄糖酸钠溶液溶解法和可溶性SiO_2法测定其中的水泥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SiO_2法的误差最小且适应性最强。采用该方法后,对于粉煤灰掺量不大于20%、龄期不超过180d的砂浆,以及粉煤灰掺量不大于15%、龄期不超过360d的砂浆,水泥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绝对值都在5%以内。
-
共1页/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