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在大直径管桩中的应用研究
在现有大直接管桩桩型基础上,采用新型钢绞线和增大单股钢绞线直径的方法制作了5根大直径管桩,分别进行了抗疲劳性能、抗弯性能、预应力损失和握裹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作的5根管桩的预应力张拉值、预应力传递长度、开裂弯矩、破坏弯矩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受压混凝土冻融试验中的预应力损失
为了研究荷载与温度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标准试件冻融试验中的预应力损失情况,以0.4f_c、0.5f_c、0.6f_c三种应力水平的C30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加载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和快速冻融过程中的预应力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实际预应力损失与理论计算值相差悬殊,加载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与试件的应力水平无关,占控制应力的15.4%~28%,平均值约为20%,大部分预应力损失发生在放张过程中。按1.25倍预应力设计值进行超张拉,基本可保证有效预应力与设计值的偏差在5%以内。在一个冻融循环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75个循环后达到控制应力的7%~10%左右。
混凝土T形梁预应力损失及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分析
选取某大桥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梁作为试验梁,在跨中进行集中力分级加载,预应力钢筋应力增量由锚具和预应力钢筋与注浆之间的粘结力共同传递给混凝土,分析了二者承担的比例及该梁的预应力损失。研究发现,在分级加载过程中,应力增量主要是由预应力钢筋与注浆之间的粘结力传递给混凝土,由锚具承担的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并将该梁预应力损失的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得出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在1.52左右,说明规范中规定的曲线有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公式偏于保守。
关于新版CECS140若干问题及抗裂检验指标Pt的分析与探讨
新颁布实施的CECS 1402011《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与2002版相比,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和修改,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使用经验,分别对新标准涉及的有效预应力、预应力损失、钢丝强度取值、可变作用分项系数、抗裂公式安全系数、受拉区混凝土的影响系数、抗裂检验压力计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高压蒸养与免高压蒸养PHC管桩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
针对现有高压蒸养和免高压蒸养两种不同养护工艺生产的PHC管桩,本文开展了PHC管桩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养护工艺的PHC管桩放张、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钢棒松弛等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对比分析了养护工艺对PHC管桩预应力损失的影响,为准确计算其极限承载力提供了必要的试验依据,并验证了两种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管桩成型期预应力损失试验与有效应力研究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近年来在我国华东、华南沿海地区的码头和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生产者较为关心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制作阶段预应力损失展开了实测和分析。
隧道预应力张拉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锚索预应力损失是预应力支护失效的关键因素,关系到锚固工程的安全与否,而张拉过程中不同的张拉设备系统造成锚索预应力损失的影响也不同。为了探究不同张拉设备对预应力损失的影响效应,依托甘肃省某公路隧道工程的炭质板岩工段区,选用气动张拉设备和自动张拉设备开展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此公路隧道炭质板岩的工区,采用自动张拉设备的预应力损失率和离散性均小于气动张拉设备。证明了自动张拉设备在张拉和锚固效果上的优越性,同时也为特定工程的设备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共1页/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