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吸附式冷管的制冷性能
提出了一种沸石-水工质对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式冷管. 实验测试了冷管的制冷功率,研究了其在不同制冷功率时制冷温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研究了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等参数对冷管制冷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机理原因. 研究结果为系统优化设计及吸附式冷管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了重要参考.提出了吸附式冷管型空调系统的工程化设计方案.
余热驱动吸附式冷管的循环特性研究
余热固体吸附式冷管采用沸石分子筛-水为工质对,由吸附器、冷凝器/蒸发器(合一)组成一个独立的制冷单元, 结构简单, 无节流装置和运动部件.沸石分子筛-水工质对被封闭在φ16的金属管内.根据需要可将其多元组合成功率较大的制冷/空调系统.由于冷管结构上的特点,其循环特性跟一般的基本型吸附式制冷循环有所不同.详细分析了这种循环的特性,并结合实验对吸附式冷管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为其制冷性能的提高和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废气余热驱动制冷管的制冷特性研究
本文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工程车司机驾驶室的新型制冷管的制冷性能.本文对以分子筛-水为吸附工质对的制冷管内的水充注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关的试验装置,测量了制冷管内部的动态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以及制冷量.试验表明,制冷管内制冷剂水的充灌量对制冷管的性能影响很大.
自复叠制冷系统工质成分分析
分析了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非共沸混合工质的运行特点。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相分离、积液和工质积存等原因引起的混合工质组分发生变化的问题,在气相色谱仪的辅助下,对多级自动复叠制冷系统中混合工质实际运行成分进行取样、检测以及分析。通过对运行工质不同位置点的采样分析,发现自动复叠制冷系统实际运行时各个位置的组分含量与理论分析的差别较大。
不同实验条件下氯化钙-氨吸附制冷管的性能分析
作为一种低品位热能驱动的绿色制冷技术,吸附式制冷吻合了当前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总趋势。文中对所设计的氯化钙-氨吸附制冷管在不同热源温度和冷却方式下分四种情况进行了性能试验:200℃热源温度水冷、200℃热源温度空冷、350℃热源温度水冷和350℃热源温度空冷。按照制冷的速率、可获得的最低制冷温度和制冷温度在0℃以下可维持的时间,对实验过程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和分析。为其进一步的改进设计提供参考。
单体Ag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特性
为探讨纳米流体对氨水鼓泡吸收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浓度单体Ag纳米流体基液下的氨水鼓泡吸收实验。实验表明:纳米流体浓度与初始氨水浓度是影响鼓泡吸收过程中传热与传质的关键因素。当单体Ag纳米流体在浓度0.005%~0.020%内、基液中没有添加纳米流体时,5min内随着时间推移,吸收器内溶液温度明显高于添加有纳米流体的情况;氨水鼓泡吸收传质过程中,有效吸收比均大于1.0,随着氨水浓度上升,各浓度纳米流体基液下吸收率逐步减小,有效吸收比逐渐增大,且吸收率和有效吸收比均随着纳米浓度增大而上升,当氨水浓度为20%且纳米流体浓度为0.020%时,单体Ag纳米流体强化氨水鼓泡吸收有效吸收比达到最大值1.55。对实验现象和相关结论进行了可能的机理解释。
斯特林制冷系数的传热温差敏感性研究
基于斯特林理想制冷循环,对斯特林制冷机冷热端的传热温差进行无量纲化,分析了传热温差对斯特林制冷系数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传热温差增大制冷系数降低,冷端传热温差对制冷系数的影响较大,在中温区(120—220K),传热温差对制冷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斯特林制冷机在中温区具有应用优势。
压缩机转速对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性能的影响
设计开发了一套新的新能源汽车热泵型空调试验系统,综合多项运行参数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定转速时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研究了制冷模式下压缩机转速对系统运行时各关键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定转速工况下,当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在5~8℃时,能获得较大的制冷量和COP;随着压缩机转速的增大,制冷量逐渐增大,蒸发器出风温度逐渐降低,而两者的变化速率均在下降,COP也在降低。综合蒸发器出风温度和制冷量及能效考虑,较高转速可达到快速降温目的,但不利于整体能效提高,因此压缩机转速不宜过分提高。
EXV开度对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性能的影响
基于搭建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试验台,详细研究了EXV开度变化对系统的冷凝和蒸发压力、过冷度、热泵出风温度、制热量、压缩机功耗和性能系数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缩机转速、冷凝器进风温度和风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EXV开度增加,冷凝压力减小而蒸发压力变化较小,过冷度、制热量和热泵出风温度均呈减小并当EXV开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幅度变缓,压缩机功耗先减小后基本维持不变,系统COP先增大后减小;冷凝器出口过冷度较大时,通过改变EXV开度可有效调节热泵出风温度,且在开度较小时增大EXV开度有利于获得较高的COP。研究结果可为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调节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
共1页/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