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基于投影栅线法测量物体三维轮廓的一点改进

版权信息:站内文章仅供学习与参考,如触及到您的版权信息,请与本站联系。

  

  引言

  以投影栅线法进行物体三维形貌的测量,由于具有灵敏度高、非接触、实时等优点,已经成为检测物体三维形貌的一种重要测量手段[1-2]。投影栅线法是将光栅条纹投影到被测表面上,光栅条纹在空域中被载波频率所调制。该调制信号经滤波并解调,得到相应于被测物体表面高度的相位信息,最终重构出被测物体的表面轮廓。因此,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栅条纹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它包含的信息决定了投影栅线法重构被测物体表面轮廓的精确度。所以,获得未受不良因素干扰的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栅条纹,是正确重构出被测物体表面轮廓的关键。获取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变形光栅的主要方法是用照相机或CCD将其拍摄下来,然后进行后续的信息处理[3-4]。

  1 投影栅线法的原理

  投影栅线法测量系统的光路结构如图1 所示[5]。O 为原点,P(X0,0,Z0)为投影仪位置,C(0,0,Z0)为摄像机位置,P 与C 两点为同一高度。由图1知道物体表面上的D 点与基准面上的A 点具有相同的相位,即ΦDA,物体表面上的D点与基准面上的B点在摄像机上成像于同一点。因此有

式中:f=1/p为基准面上投影栅的频率;P为光栅的空间周期。由三角形ABD与三角形PCD相似可以得到

式中:Z 为物面上D 点的高度;AB 与PC 表示线段长度。由于在实际光路中X0》AB,上式可近似为

式中:是物体表面上D 点与基准面B点的相位差;是与光路结构有关的系数。这种方法对于比较平缓的物体可以适用。

  2 改进型傅里叶变换轮廓术的原理

  一般情况下,对于投影栅线法,频率为f1的光栅在基准面上的光强分布为

  通常的求相位差值的办法是:先傅里叶变换,再将零频移到中央,然后滤波,滤出Q1(f-f1,y)部分。再对Q1(f-f1,y)进行频移,移到原点,得到Q1(f,y)。然后将零频移到两边,再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取虚部,从而直接求出1(x,y)。但是这样做有个困难:由于出现了多次的移频,但是频率的中心点不好确定,频率移动多少很难做到准确,滤波器很难准确设计,滤波结果不好。对后面的结果影响很大,将导致测量结果不理想[8-9]。

  为了克服以上的困难,设想在傅里叶变换之后,不对频谱部分频移,直接滤出需要的高、低频部分,再分别进行傅里叶逆变换,求出物体表面相位后,再与基准面的相位相减,就可以得到所要求的相位差。这种方法比上面的方法简单,精确度高。

  对(2)式进行傅里叶变换得

  可见,取对数后的虚部就包含相位信息,但是由于傅里叶逆变换后的虚部相位范围在-π~π之间,得到的是截断相位2πf1x+φ1(x,y),因此还要对其解包裹还原出真 实 相位。展开相位2πf1x+Φ1(x,y)和截断相位2πf1x+φ1(x,y)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你没有登陆,无法阅读全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标签:
点赞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验证码:

最新评论